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以玻璃、水晶料器、琥珀等为壶坯,用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瓶内反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各种题材,格调典雅,笔触精妙,色彩艳丽,可谓“方寸之间,别有天地”。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部雨农 风雪夜归人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内画鼻烟壶最初在中国满、蒙、藏等少数游牧民族中使用,主要有铜、银、瓷质几种。明朝以后,烟壶随着鼻烟一起传入内地。后来,烟壶的品种逐渐增多,到清乾隆时期,玉石、翡翠、晶石、宝石、玛瑙、陶瓷、铜银、竹木雕刻、套料、内画等烟壶品种都已出现。加上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不仅为实用品,而且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内画鼻烟壶材质有玛瑙、晶石、琥珀和料的几种。绘画前,先用铁砂球和金钢砂将烟壶内壁均匀磨砂,然后根据壶的形状设计绘画出各种题材的作品。
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冀派内画艺术师雨农先生的作品<<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图是一唐诗意画作品,主题人物只占画面一角,却寓繁于蔬,意境悠远,笔墨细致刚劲而又淋漓奔放。画面主角是一威武战将,一手持着寒光闪闪的龙泉剑,一手握着玲珑剔透的夜光杯,对着香气馥郁的葡萄酒,伴着激越的琵琶声尽情畅饮。把勇士醉卧沙场的旷达豪放,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姿雄风都表现的神完意足。人物衣纹的运笔如行云流水,笔触有力的提按转折表现着战将的刚健威猛。画面背景用清淡而洒脱的笔墨描绘,与主题人物细致刚劲的表现形成强烈对比,时而泼墨淋漓,时而枯索飞白,极具抽象之美。
衡水内画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糅进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又将国画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将内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后来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壮举。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专家们将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内画大师,如:晚清和民国初年擅长人物的马少宣、孙星五、叶仲三父子,擅画山水花鸟的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几位。京派现代的代表人物是刘守本。京派保持了“叶派”的传统技法和画风,用竹、柳钩笔作画,画风古朴、笔法刚劲清雅绚丽,着色饱满圆润。光绪年间,山东老艺人毕容九将内画艺术带回博山,经过近百年发展,形成了“鲁派”。该派不但改进了内画染料,而且改革了内画工具,以竹、柳毛笔做画,形成了画面丰满,线条纤细、飘逸流畅的鲁派特色。“粤派”内画又称“桃江内画”,文革后期由吴松龄老艺人创建。粤派烟壶轻盈秀逸,壶身饰以描金图案,金碧辉煌,风格独特。
“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 ,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五十年代末,王习三熟练掌握了“叶派”内画技法后,将猫引入鼻烟壶,他采用工笔“撕毛法”画出了水灵灵的猫眼儿和猫毛茸茸的质感,解决了国画写意技法画猫,形象呆板,缺乏真实感的难题。外国专家鲍伯.史帝文斯说“他画的猫神态那样活泼似乎马上要从壶里跳出来”。1966年,文化大革命“横扫四旧”运动中,王习三被遣回原籍河北省阜城县“接受改造”,他身处逆境,几度沉浮,却以顽强的毅力不懈追求艺术进步,在阜城县杨庄村以副业形式重操钩笔搞起内画,为创建“冀派”内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四批收徒,倾囊相授,培育了几十位内画新秀,使冀派内画发展成“现代最据实力”的画派。目前,无论在艺术风格、工艺技法、花色品种、从艺人员、市场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冀派内画都暂居领先地位。“冀派内画”的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叶派”内画工具是竹柳勾笔,在刻画细微处稍嫌不足。“鲁派”将柳枝或竹枝弯钩后缠上狼毫或羊毫,为内画精细创作开辟了便利条件,内画工具有所进步,但是存在笔头不牢,遇到肩头过于死角的烟壶就操作不便的缺陷。王习三从村里办电剪落的电线头受到启发,自创了金属杆钩毛笔“习三弯钩笔”,笔杆直弯,随创作需要任意改变,此笔比鲁派笔更灵活、牢固、耐用。这种笔也成为冀派的特征性工具。冀派内画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基础上,把国画的皱、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画衣纹用“皴”法,过度色用“擦”法,衣服本色用“染”法,画猫毛用“撕”法,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80年代以前,中国内画鼻烟壶始终是国画统一天下。其追求“意境美”,讲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的风格与西方油画截然不同,尤其在绘制肖像方面。如何使鼻烟壶的内画更富有表现力,成为“冀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新课题。1981年,“冀派”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于壶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内画笔也不适用油彩的皴染。经反复实验,设法用上固定剂,终于摸索并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地步,被称为“中西合壁”的创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