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口风筝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在品种纷繁的南通风筝中,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古人在纸鹞上以竹丝为弦,风吹有声,如筝鸣响,故取名风筝。在风筝世界中,形声兼备的南通哨口板鹞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艺术瑰宝。她凝聚了江海平原上历代风筝爱好者的聪明才智,积累了他们一千多年来的心血和在天地之间借助自然风力取得的实践知识。哨口板鹞可以融雕、扎、书、画、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工艺精湛,不仅是极有观赏与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而且在放飞中稳定、优美,更有各种音调的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好似声色俱佳的空中丽人,以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间,享受人们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妙趣。
南通的特色文化,是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今人的精神财富。它见证着历史,也是江海大地的精神之魂。
南通的民俗风情,与周边地区既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少独特的地方。这是因为南通成陆较迟,南通的先民多为“流人”和外来的移民,在长期的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各自的风俗习惯相互融合的结果。
现存最早记载南通风俗的史籍,是南宋的《舆地纪胜》。其“通州”部分,有“风俗形胜”一节,记载南通“民居以鱼盐自给,不为盗贼”,“讼庭多虚,囹圄空隙,殆有古之淳风”。
明《嘉靖通州志 》始有“冠、婚、��、祭”和“四时土俗”等记述。明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城市风俗明显变化。据《万历通州志》和《州乘资》两书的“风俗”篇记载,通州一向民风纯朴,很少游民,没有妓院;人们衣着朴素,不赌博,少诉讼;妇女不参加宴会。但到嘉靖、万历年间,民风渐趋奢华,青年爱到外地购买华美衣料,妇女服装款式多变,衣着开始打破等级界限。宴会盛行,茶馆、酒店渐多;纨绔子弟纵酒、赌博、聚众游荡。婚俗也发生变化,计较彩礼、嫁妆,甚至有女方父母出面提出离婚要求的。妓女、流氓渐多,庙宇也增加不少。
清朝建立后,民俗方面最大的变化是男子被强制改变发型,服饰流行旗装。清末,上海的风俗开始辐射到南通,带来了风俗的变化。新中国建立后,旧式服饰被淘汰,赌博、吸毒、嫖娼和帮会活动均渐消失。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被取缔。传统节日则被赋予新内容,并形成一些新的风俗。
南通传统的风俗习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产习俗
南通滨江临海,是鱼米之乡,在农业社会里,许多风俗习惯表现了对农业、渔业生产的重视。如农历除夕,农家要用芝麻秸“封田”,正月初一要“种田”,正月十五要“煨百虫”,秋粮上场后,煮第一顿新米饭,要由家庭主妇端上一碗敬狗,为的是缅怀天狗偷谷种有功。在摘棉之后,有接玉兔的风俗,象征田里的棉花似玉兔一样雪白,祈盼有个丰收的年成。渔民钉新船要选择黄道吉日“闭龙口”,由匠人将一枚“子孙钱”嵌入船头向后的中缝内,并说“合子”讨口彩,还要挂红布,赏红纸包,盼着“顺风顺水”大吉大利。开春以后,渔民出海,要摆酒设供,杀鸡挂红等。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dsXYF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8954872.html
我的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6xyf
我的新浪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6xyf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