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文化园
郭守敬科技文化园区由南门开始到郭守敬纪念馆止。整个景区集中体现了郭守
达活泉公园
达活泉公园
敬在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一) 南大门
采用仿古形式建造,与郭守敬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一致,两组建筑遥相呼应。
(二)景观大道
喷泉开启时,730条水柱穿插喷射,形成一道道拱形水门,水花四溅,仿佛无数银蛇在空中飞舞。喷泉两侧的石径上用鹅卵石以篆书形式铺成春分、立夏、冬至等二十四节气。石径外侧各安砌10个叠水石台,水从石台中缓流而出,落入池中,叮咚作响,犹如小溪流水般绵延不绝。紧挨石台的是梯形花坛,里面满栽常绿灌木小龙柏,并间种造型雅致的高杆地龙,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三)星的广场
1、广场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就是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星的广场设计为圆形,寓意为浩瀚无垠的天空。铜像周围按日晷的形式,均匀分布着12组声控旱喷泉(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音乐响起时,喷泉就会随着乐曲的节奏变化翩翩起舞,忽高忽低,时快时慢,好象一群美丽的少女向游人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夜晚,百余盏地灯,好似天上的繁星在铜像周围闪烁辉映。
2、铜像
郭守敬铜像高4.1米,重3.5吨,由中央美院雕塑教授傅天仇设计,北京机电研究院铸造研究所承造,采用了现代化的铸造技术,以优质青铜配加几种稀有金属铸造而成,具有抗强震、耐腐蚀、不褪色、不变色等特点。铜像于1985年12月份落成,是当时全国体量最大的一尊科学家雕塑铜像。郭守敬铜像,魁梧壮观,气度非凡。二目炯炯有神,深邃的眼底蕴藏着无穷的智慧。硬而稍翘的胡须,代表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怀抱四卷图纸,分别代表他在天文、水利、数学及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风吹长袍,飘然若动,表示他辛勤奔波,四海测验,是位注重实践的实干家。全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给人以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韬略在胸、思想坚定之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