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花朝节

家乡区县: 湖北省新洲区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是鄂东一带最大的民间赶集大会,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
2015年4月4日,武汉新洲区旧街三庙河河滩被山洪淹没。山洪夜袭让曾经沸腾的花朝节河道面目全非,集市被山洪所困。[2]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是鄂东一带最大的民间赶集大会,每年来自鄂豫皖湘赣5省20余县市的10万多游人商贩,在旧街再现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旧街花朝节已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旧街花朝节产生于“庆福寺”庙会,此庙原名“东狱庙”,始建于南宋乾道至淳熙年间(1165-1189),宋时香火旺盛,远近知名,至元朝末年遭徐寿辉兵毁。到明末隆庆初至万历二年(1574年)由旧街所属地区五十三族祠堂出资共建,名曰“庆福禅寺”,亦名“东狱行祠”,俗称五三公庙。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建戏楼一座。庆福禅寺自建成起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花神生日为期举办盛大的花朝庙会,虽庙一再遭损坏重建,但这一庙会习俗却一直延续至今。

借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2003年新洲区政府在旧街正式举办了第一届花朝文化旅游节,并将会期顺延为五天。旧街花朝节朝着文化旅游的方向发展,增开了新洲特色农副产品交易物资交流项目:推出徐古蘑菇、双柳蔬菜、陶河炒鸭、汪集鸡汤、张店鱼面等30多种新洲特色农副产品大大增强了花朝市场的经济含量。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力和辐射力更强,物资交流大规模提升。闽、粤、豫、皖、湘、赣等省的香客商人,如潮水涌至,日进出集镇多达十余万人之多。

黄晚秋(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