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香桥摩崖石刻是县级保护文物,具体篆刻作者不详,但由于时间悠久,体现了香桥天生桥的知名程度,也体现了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桃源”仙境的景观香桥峒内有神仙,到此惊疑别一天;
桥上逍遥惟野叟,河边游玩打渔船;
蟠桃倒吊千秋在,石径藤磐石壁悬;
樵子扒山身已倦,归来尤向竹林眠。
这首诗是清代光绪二十年中渡一个名叫赖进陞的专管水利的官员在游览香桥后有感而发所作,它描写的是香桥这个地方一副休闲自得的生活景象,仿佛“桃源真境”一般。揽胜搜奇不觉遥,溯源廿里到香桥。
峰峦环绕成佳境,泉水潺缓激乱樵。
摘去蟠桃留旧迹,低徊台径绝尘嚣。
浮沉宦海空烦恼,此际方知百念消。
作者刘策华等人,是当时中渡县国民党的几个小政客和失意文人。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已经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江淮河汉间纵横驰骋,蒋家王朝崩溃灭亡已成定局。这些小政客和失意文人,对国民党当局既绝望;对我党我军又不是真正了解,彷徨歧路,寄情山水,写出了“浮沉宦海空烦恼,此际方知百念消”的诗句,幻想到“桃花源”中去“避乱”了。山水钟灵造物奇,香桥胜景世间稀。
青山俯卧横天过,白水潜流入地迷。
洞古云深龙自隐,枝繁春闹鸟频啼。
桃花人面红相映,雅兴来时几首诗。
1998年5月9日柳州诗词曲学社社友董剑云、韦晓萍同游香桥九龙洞。感叹香桥的奇特美景,有感而发,即兴赋诗,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之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