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茅庵:座落在高淳花山脚下的西茅庵,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60余亩。据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为寻找逃出宫中的两位妃子,曾下榻此庵,后来人称西茅庵为“隆寝古庵”。清咸丰年间,“隆寝古庵”遭太平军毁坏,近百年来,曾有几次修建。 西茅庵林园树木繁茂,人迹罕至,显得很幽静。园内有两株树龄达300多年的紫荆树,树形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树高10余米,枝叶苍翠。
园中还有3棵“年成树”,又叫五谷树。这种“年成树”春天开白花,夏天结果。而奇就奇在所结果实年年不尽相同,或似稻谷,或似小鱼、小虾。据当地群众介绍,从年成树上结出的小果的形状,可推测来年年成的好坏。如果果实像五谷,则来年一定是丰收年,如果结出的果实像小鱼、小虾,则来年必定多雨水。
考证年成树的来历,原来是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带回中国的。据明万历年间学者周晖在《金陵琐事》中记载:年成树“不但结子如五谷,亦有似鱼蟹之形者,乃三宝太监西洋取来此物”。清道光年间陈文述的《秣陵集》中写得更具体:“五谷树,明内监郑和自西洋携归,一在天界寺,一在报恩寺,相传可验年岁丰欠,故有是名”。
至于五谷树怎么会移到高淳的呢?当地民间曾传说这样一个故事:明永乐年间,高淳漆桥有一位孔师傅在大明皇宫里当御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他就从南京告老返乡,别无所带,只将西华门内一棵年成树移至高淳。想到西茅庵是块风水宝地,就把这棵年成树移到那里。年成树栽到西茅庵之后,长得枝繁叶茂,年年开花结果。后来,又在旁边生出两棵小的年成树。这说明西茅庵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才使这种神奇古树保存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