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关

家乡区县: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天下第一关”,即山海关,又称“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潼关城东约1500米处。北临黄河天险,南依牛头山源,用砖砌筑高墙,是古潼关门户。门外横额书“第一关”,里额书“金陡关”,字迹丰满圆润,苍劲有力,均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手笔。关隘当险而立,高原夹道,仅容单车,行走五里,视力所及,一线青天。入关经第一寨,始见潼关东门。唐代诗人杜甫有“丈人视要处,窄路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以赞其险。天下第一关”,即山海关,又称“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

内,燕山与渤海之间,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下第一关包括山海关城、东罗城以及“天下第一关”城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等。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是秦皇岛的市辖区面积 192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

      山海关位于中国东北部渤海湾内,东经119°24’至119°51’,北纬8°48’至40°07’,是隶属于秦皇岛市的一个城区,在市之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自然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有石河、潮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气候属东部季风暖湿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1]。年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3厘米,最大冻结深度85厘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62%。

      游览山海关,主要是游览东门,也就是“天下第一关”。这坐城门保存完整,矗立在城门上的城楼,分上下两层,高达12米,为歇山重檐顶。北、东、南三面开有68扇红板箭窗,平时关闭,用时开启。城楼上悬挂着巨大横匾“天下第一关”,字迹雄浑有力,传为明朝书法家、本地人萧显所书。登楼远眺,南望长城伸入大海,北望长城沿燕山山脊蜿蜒而上,感到这里真是古人说的“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城,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00多公里。北高山险赫,南渤海涛涛。形势险要,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如虎踞龙盘,控制海陆咽喉。《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
为辽左咽喉”。故素有“两京锁?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山海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一万五千多人,修水平、界岭等三十二关,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于是修筑长城,建造关隘,设立卫所。嘉靖《山海关志》对此记载:“国朝洪武十四年,创建城池关隘,名山海关”山海关南距渤海5公里,北距角山3公里,矗立于山海之间,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城的建筑,颇具匠心,是罕见的奇作。整个城池布局为四方形,周长4.6公里,城高12米,厚7米,东墙顶宽15米多,可“十人同行,五马并骑”。城墙内部土筑,外用砖砌。城没四门,“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俱设重键”。水门3个,居东南、西南、西北三隅,以泄城中积水。城外四周浚有护城河,平时蓄水,战时防敌。城四门上各有箭楼。南、西、北门箭楼已圯毁,东门箭楼(即天一第一关城楼)仍存。此外,在东面城墙上还有临闾楼、威远堂、牧营楼、靖边楼,均为防卫所用,它们与天下第一关城楼五楼鼎立,素有“五虎镇东”之称。为了防御体系的完备关城东、西门外,各筑有东罗城、西罗城;城南北筑有南翼城、北翼城;城四门处建有瓮城;东门外,有城堡、峰火台多处。这样,山海关城及其附近军事设施,构成了古之军事建筑群。确实大有“山海关关山海”之势。所以,从明清到军阀混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成为军事上控制东北和华北的咽喉地带。山海关城内原建筑颇多,如东门内侧建有兵部分司、递运所、守备厅;城西北域内建有山海卫、察院、操场等;还建有太傅庙、城隍庙、儒学等;东大街上有“兵部分司坊”、“东北第一关”两座著名牌坊和街中央的钟鼓楼等,因年久失修和战乱已大部无存,现存的只有一些遗址和部分民居。清真寺也为近年复修。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6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今,它仍以其瑰丽的雄姿,屹立在渤海之滨、长城之首,展现着祖国雄伟壮丽山河的景观。

1961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万里长城山海关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紫阳(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