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地米菜挂门闩

家乡区县: 孝感市汉川市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只见田边地头到处开着细碎的小白花,如点点繁星。那是地米菜,一种极普通的野菜。它看上去似乎并不亮眼,也没有浓郁的芳香,却给人一种亲切而又自然的感觉。“地米菜”,长在地里,花小如米,又可食用,这名字真取得好。
“三月三,蛇出钻,地米菜,挂门闩”、“地米菜,蒸蒸菜,好吃婆娘拿碗来……”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学到的这几句启蒙诗,至今还流淌在我的心间。
我的故乡有个习俗,就是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将鸡蛋和着地米菜煮了吃。小时候住在农村,母亲从田里扯来几把地米菜,洗净后放入锅中,放上适量水、少许盐,然后把鸡蛋放进去,把水烧得翻滚,然后熄火,稍凉,等蛋壳不太烫手了就可以剥着吃了——全家人都吃。锅里的汤泛着淡绿的颜色,透着一股泥土的清香,一边吃着鸡蛋,一边喝着地米菜汤,心里感到好惬意。母亲告诉我们:吃了地米菜煮的鸡蛋,一年到头头不昏,不隔食,而且解热毒,眼睛亮。后来我才知道这里面有些医学道理,但儿时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母亲的话是不会错的。
这个习俗我们家至今没有改变。我的小孙子不大喜欢地米菜的味道,我总是跟他说,这是你太祖母传下来的,你看爷爷不是很健康吗,兴许与吃地米菜煮鸡蛋有关哩!不过现在有点不同了,小时候的地米菜是从田头扯来的,现在是到菜市场买来的。
地米菜的学名叫荠菜。宋代大诗人辛弃疾就写过一首咏赞荠菜的词《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好一派恬静、平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村野景象,“柔桑”、“嫩芽”、“细草”、“寒林”,处处透出早春的气息。词的末二句把城中的桃李与郊野的荠菜同置于春寒料峭的环境中,两相对比,言春在村野而不在城中,颇具深意。
是的,岁月的风风雨雨,让人时时怀想那春在溪头的荠菜花。

刘林波(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