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位于河南东南部,豫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太昊伏羲氏建都这里,定姓氏,制嫁娶,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女神女娲氏都于此,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被尊为中华人文始母;炎帝神农氏始都这里,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周口因此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圣地”。周口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老子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
周口,古属陈国。战国末期,[1]一度为楚国都城。陈胜吴广曾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以来,历代以淮阳为中心设郡置府。明清时期,周家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明朝初年,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开通而开始发展,最初的集镇也逐渐由沙河北岸扩展到南岸。为了满足两岸商贾往来的需要,一户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汇区老街)开辟了第一个渡口,“周家口”也因此得名。明代万历年间,贾鲁河河道疏浚完成,于是周家口成为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初的五十年间,贾鲁河疏浚达十次,以确保河运畅通。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镇的发展达到顶峰,开辟渡口16个,拥有街道116条,常住居民数万人,流动人口达数十万人。清朝中后期,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1843年,黄河在中牟决口,致使贾鲁河淤积,贾鲁河北上开封的航道被阻,自此再未恢复。周家口镇的商业开始走向萧条。咸丰同治年间,捻军战乱波及周家口,镇内的许多庙宇建筑“三次焚毁,几至于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