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虞姬墓,又名嗟虞墩,位于定远县城南30公里的二龙乡潭村(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蓝玉的家乡)。墓系一个大土堆,椭圆形,顶分三半,底部直径约69米,高约29米,墓的北沿于1958年被挖掉一部分,墓上草被称为美人草。墓前有一石碑,碑文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横批为“巾帼千秋”,对联为“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伴黄昏。”
相传虞姬的头颅就掩埋在此,相传苏轼曾经游历到此凭吊,闻孤坟残阳,微草星花,却不见当年霸王盛气,只独留美人孤魂,十分感怀,写下了:《濠州七绝 虞姬墓》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我国有两处虞姬墓,一处在灵璧,一处就在定远。但相较于灵璧的虞姬墓的开发,定远“姬首”则一直与荒凉为伴。灵璧县虞姬墓廊处显著位置有块清代墓碑,碑文上明确记载:“定远之南肖一姬墓,彼葬姬首,此葬姬身”。灵璧县关于开发的虞姬楚汉文化园一期工程早已竣工。但实际上这两处虞姬墓都是公认的。而定远的虞姬墓却未能得到向灵璧那样的开发。这让我们在羡慕之余又增加了些思考。
作为一个定远人我为虞姬墓的荒凉感到遗憾,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却没有被好好的利用,荒废了它存在的价值。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灵璧县的开发经验,总结他们的方法,加以创新,首先要做的是要对其进行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挖掘其附加产业,将我们的虞姬墓开发成为定远标志性的历史遗迹,让其发挥价值,让更多的人知道虞姬墓,知道定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