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灵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北,面积426公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之一。它以其山幽林
密、湖水清澈而闻名全国,自古以来就是贵阳市著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
黔灵山由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等六个大的浏览区构成,每一个景区都有着其独特魅力,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贵阳著名的风光秀丽的城市公园。
黔灵山属黔中山原中部的一部分,园区山岭连绵、谷地相间,地形富于变化。海拔在1100米-1396米之间,地形各有起伏,相对高差不大,约200米左右。山体有:白象岭、八角岩、大罗岭、象王山、七冲岭、檀山、杖钵山。其中大罗岭海拔高1396米,是园内及贵阳中心区西北第一高峰。黔灵山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出露较多的地层,包括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上统吴家坪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安顺组,中统贵阳组及上统三桥组、二桥组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群。1944年4月,经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黔灵山弘福寺寺址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窑”。
弘福寺
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赤松和尚创建。“沿九曲径”蜿蜒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
达。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寺后象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曾登峰作诗。董必武诗:“竞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朱德诗:“黔灵山上望贵阳,十年建设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纪念碑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4年秋,于1956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碑前广场宽64米,长34米,可容万余人)。台阶6层,58阶,最高一层耸立着高约30米的石碑,碑上刻着李子光用隶书书写的金光闪闪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二字。石碑顶端为两层,呈塔型,每一层都有四只翘脚,下刻半圆形石花和一枚鲜红的五星。碑座呈正方形,边长4.2米,高1.5米,四面中间雕刻有一花环,花环两旁为系着的红绸,以一定的弧度伸向两边,边向下垂挂,两侧雕刻有齿轮、稻谷、麦惠组成的图案。石阶三重,分别筑有雕花汉白玉石柱、石栏,离碑座高1.2米的上端,四面雕刻有白云托着的和平鸽两只。图案雕刻精美,意义深远: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旋转的齿轮仿佛带动着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稻谷、麦惠象征着农民阶级,同地也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花环则寄托了人民对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先烈们的衷思;鸽子象征着祖国的和平、安宁;鲜红的五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猕猴园
猕猴园始建于30年代,原为中西上式建筑,包括会议室、招待所等。1941年4月9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此会晤囚禁于麒麟洞的张学良将军,并留宿一夜。解放后,此处一度作为贵阳市人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场所。1957年黔灵公园建园,该地即划归公园管理。1985年,政府投投资对此处进行了整修,拆除原招待所,配以富有中国园林特色的长廊及江南亭榭,以供游人休息及欣赏。尔后,公园在此进行野生猕猴散养的科研,经过十余载的不懈努力,科研工作获的了成功,猕猴从当初的2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五大群,300余只,已形成不可多得的景观。在此可享受到人猴同乐的妙趣,令人留连忘返。
麒麟洞
麒麟洞因洞内有一巨型钟乳状似麒麟,古而称为麒麟洞。早在1530年 ,洞前已建有庙宇“白衣庵”。与对面咫尺之
远处的“檀泉”为昔日的一大景胜。1941和1949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先后被蒋介石囚禁于此。1996年政府拨出专款修缮张、杨将军纪念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