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置安隆洞。清置安龙府。因洞得名,取“帝王安栖处”之意。1913年置南笼县。1922年改安龙县。1949年12月23日,安龙县和平解放。
1966年2月7日,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198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设立安龙县。
1988年,安龙县行政区划为:7个区、2个区级镇、36个乡、1个乡级镇、4个乡级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4个村级街道居委会。
1993年,安龙县撤区并乡,调整后辖10个镇、6个乡。即新安镇、木咱镇、德卧镇、龙广镇、万峰湖镇、永和镇、洒雨镇、普坪镇、戈塘镇、龙山镇、兴隆镇、新桥乡、海子乡、梨树乡、钱相乡、平乐乡、坡脚乡。
2000年,安龙县撤销新桥乡,建立新桥镇。
2000年,安龙县辖11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93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新安镇69867龙广镇43686德卧镇33562万峰湖镇18701木咱镇17522洒雨镇25768普坪镇19401龙山镇26827戈塘镇2382E兴隆镇26607新桥镇20516海子乡20001笃山乡13050平乐乡13763钱相乡17661坡脚乡8626
2003年,安龙县辖11个镇、5个乡,289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3.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2万人;非农业人口3.29万人。
灵秀的山川,浓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之中有清末重臣张之洞、领导农民反清起义的布依族女王囊仙、辛亥武昌首义副总指挥苗族将军王宪章、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布依族将军韦杵、策动国民党六十军长春起义的传奇将军杨滨、率领国民党十九兵团和平起义的司令官王伯勋、一代著名人王亚明等。
安龙县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众多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旅游胜地。
县境位于贵州高原西南部,隶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东、东北、北、西分别与册亨、贞丰、兴仁三县和兴义市接壤,南隔南盘江与广西隆林自治县相望.境内多山,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部平缓,海子、坝地星罗棋布。除南部河谷地带外,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5.1℃,干湿季节分明,素有不"小昆明"之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