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今敖汉旗境内)距今7200-6400年左右。
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像”,考古界称之文化代表物为“中国第一神图和最早的透视画”, 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赵宝沟文化遗址在赤峰市敖汉旗。保存较好的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有: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北;兴隆洼文化遗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遗址;敖汉旗烧锅地、南台地等。赵宝沟文化是继兴隆文化之后,在西辽河流域取得支配地位,并对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又一支重要远古文化。其主要经济形式为原始农业,狩猎经济占有一定比重。这一时期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社会分工已趋明显,表现出发达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浓重的生殖崇拜。赵宝沟文化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代表物

  赤峰地区先民社会结构,为探讨北方农业起源提供了资料。
赵宝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高家窝铺乡的赵宝沟村而得
赵宝沟文化 彩陶
赵宝沟文化 彩陶
名,已知有数十遗址点,C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270±85年,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神兽纹陶尊出土于敖吉乡喇嘛板村的一个山坡台地上,地名南台地。此台地三面环山,西高东低,东望视野开阔,教来河由南向北流去,适宜于古人类的居住,也适宜于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的发展。在这遗址上有房屋遗迹40余个,出土神兽纹陶尊的房址编号为F1,位在整个遗址的西部高台上。据原报告介绍,此处可能系先民们“在此举行某些宗教活动”之处,“或者是崇拜祭祀的场所”,也就是祭天、祀地、祭祖的庙堂。房基内出土陶尊14件,其中5件刻画有神兽纹天象图案,再加上残片上的神兽纹天象图案,原报告说包括有“四灵”,即包含了四时天象的内容在内。现据已发表的四件:神兽太阳纹一件,神兽月相纹两件,神兽星辰纹一件,构成四灵。
赵宝沟村面积约9万平方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为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与兴隆洼文化相比,赵宝沟文化的聚落规模明显增大,但二者在社区布局方面有很强的共性,如房址均成排分布,面积有大小之分等。这些共性与地域相同、技术水平相近、文化之间具有直接性传承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应归结为相近的经济模式。赵宝沟文化石器的主要特点是
文化代表物


磨制器与丰富的细石器共存。石质的生产工具主要有尖弧刃石耜、扁平体石斧、弧刃石刀、磨盘和磨棒等。可以看出赵宝沟文化在生产工具方面较兴隆洼文化有一定改进。 地表遗物丰富,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并出土了椭圆底罐、尊形器、石刀斧等代表性器物。以后又陆续发现了烧锅地遗址、南台地遗址、小山遗址。特别是在小山遗址的尊形器上,发现猪首龙、鹿首龙和高冠神鸟图绘。

乐天派(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