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金钱杆

家乡区县: 贵州省江口县

     金钱杆,又名霸王鞭、赶山鞭,还名“莲花闹”,是江口县及周边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传承下来的一种集舞蹈与健身于一体的土家民族民间舞蹈。相传在秦末楚汉战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武艺超群,善于使鞭,深得百姓崇拜。项羽死后,荆楚之地的百姓为纪念他,便模仿其舞鞭的形象来展示自己的威武和勇敢。经过不断传承发展,更多地演变为歌颂幸福的生活和甜蜜的爱情。打金钱杆时,边打边跳边唱,男女互相对视舞蹈表演,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唱跳,堪称“中国南方二人转”。

 在江口各旅游景点,“金钱杆”是欢迎游客的重头节目。当地土家群众制作的金钱杆长80厘米左右,用紫竹配上古铜币制成,两头削凿穿孔,横扯,顺挂着两串小钱,形成交叉的十字架,以便舞蹈时拍打,互相冲击,产生出多种声响,与唱歌的节拍韵脚合拍,杆的两端还系着红绳飘带,随舞姿飞扬,别有风趣。

 江口金钱杆已于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金钱杆,又名霸王鞭、赶山鞭,还名“莲花闹”,是江口县及周边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传承下来的一种集舞蹈与健身于一体的土家民族民间舞蹈。相传在秦末楚汉战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武艺超群,善于使鞭,深得百姓崇拜。项羽死后,荆楚之地的百姓为纪念他,便模仿其舞鞭的形象来展示自己的威武和勇敢。经过不断传承发展,更多地演变为歌颂幸福的生活和甜蜜的爱情。打金钱杆时,边打边跳边唱,男女互相对视舞蹈表演,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唱跳,堪称“中国南方二人转”。 在江口各旅游景点,“金钱杆”是欢迎游客的重头节目。当地土家群众制作的金钱杆长80厘米左右,用紫竹配上古铜币制成,两头削凿穿孔,横扯,顺挂着两串小钱,形成交叉的十字架,以便舞蹈时拍打,互相冲击,产生出多种声响,与唱歌的节拍韵脚合拍,杆的两端还系着红绳飘带,随舞姿飞扬,别有风趣。

 江口金钱杆已于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w3tq(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