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积压心中多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一切都清爽起来,就连天空舒卷的云朵都比往日漂亮多了。听说秋日的随阳山万亩茶海风光别样,乘着秋风不寒秋阳煦暖的日子,去饱一饱眼福应该是不错的好主意。
还没走近茶海,阵阵清香就扑鼻而来,人一下子就舒爽了很多,仿佛这清香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帮助人打通身上的任督二脉。要真如此,这可是一项伟大的发现。这清香真有如此神奇功效,这就是茶海人民的福气了。为什么?如此神效,大家还不趋之若鹜,今后茶海就是个强身健体的旅游天堂,人们争先恐后的来就为打通身上的任督二脉,痛则不通痛则不通,通耶,长命百岁。谁不想长命百岁呀,那个死康熙还想再活五百年呢!大城市的男女老少都来了,那茶海家家开农家乐也会应接不暇,到时茶海人民数钞票都要数得手软。偷着乐吧,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还是侍弄好茶园,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才是真的。煦暖的阳光像一层膜一样覆盖着茶园。那一行行,那一陇陇茶树吐纳的芬芳游荡在柔和的空气里,就像菩萨的智慧之光一样祥瑞。遗憾已过采茶的繁忙时节,无缘欣赏那千人采茶的热闹场景。但我想象得到虽是千人却是一个面孔,那就是脸上幸福的洋溢。我仿佛听到十指采茶的弦音,听到无邪的笑语,一切就飘荡在茶园的上空。如果你有足够大的播放机,放进天空这张碟,你一定能听到,也一定能感触。
茶行里的泥土还是湿漉漉的,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不同于茶叶散发的芬芳。对于这样的原生态味儿我很词穷,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我想,用什么语言形容都不为过,用什么语言又都无法形容。这儿的泥土清一色黄泥,最适宜种茶,种出的茶叶质量上乘,是高档茶叶的原材料出产基地。或许,你喝着的朋友送给你的价值不菲的茶叶,就出自这里。只不过被精美包装了,换一个名儿而已,就这样来个华丽转身身价也就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品牌效应,这就是经营之道。所以,当一个产业形成规模后,就不能再在数量(亩分)上折腾,应该在质量上做文章,否则,你就会步入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境地。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你有我有大家有就如同锅白开水,形不成优势,就抢不了市场先机。好在随阳山的茶农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政府的指导下逐步更新茶叶品种,淘汰那些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种上诸如福鼎、601之类的优良品种。我听到的马达声声,就是该村茶农在改造老茶园。一排排老茶数被连根拔起,黄土地敞开了胸怀,清香阵阵,那翻新的泥土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淡淡的黄色,如同金子在闪光。茶农在地里忙碌着。我问一个正在抖茶根上泥土的老人,挖掉老茶树心不心疼,老人站起身,笑着对我说,说实话,不心疼是假话,不管怎么说着这些茶树是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从短期利益讲,我们还真舍不得挖掉;着眼长远,不改不行呀。虽然也精心侍弄老茶园,茶青卖价却差福鼎、601一大截。这方面政府的引导是对的,单凭我们一家一户是起不了这个心的。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他的眼神不会撒谎。要改造的老茶园里插着红旗,在秋风的吹拂下飘扬,我仿佛听到那是在歌唱,一首优美的赞美歌词在天地间流淌。茶园的土壁上有用石灰写就的标语:要致富,种茶是出路;科学发展,建设生态茶园。
置身茶海中较高茶坡,感觉四周的茶如波涛,从坡顶一泄直下,又从远处翻滚而来,而我,就如浪涛上的一片嫩芽,在波涛中摇摆,在浪尖山徜徉。我陶醉,我迷失:脚踏泥土之清新,身浴绿色之祥瑞,头戴几朵悠悠白云-----景在眼里,我在画中,我就是这画图中的一点色彩。那看风景的,被风景消融,消融得那样的彻底,包括精、气、神,还有无限的遐思。
一座座茶山入睑,一片片茶海袭来。那真是茶山,真是茶海吗?不,我分明看到金光闪闪,银光烁烁。这是农民自己打造的金山,这是农民自家打造的银海。这里茶叶年年芬芳,这里茶树岁岁吐绿,这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你看那一栋栋造型优美、风格别致的黔北民居,有的如珍珠洒在茶海的这厢,有的镶嵌在茶坡与山林的结合处,有的沿公路一字儿排开,有的把寨子装扮------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感觉都舒服。这就是茶山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幸福。这里的农民富了,走路不用十一号,屁股下面一冒烟“吱”一声就到;天晴外出不怕晒,冷天出行不怕寒,四轮滚滚跑得快;腰里有钱心有胆,冰箱彩电家里买;男的笑得欢,在家就能找大钱还能当当小老板,西装身上套,蜻蜓脚下踩;菜自家不种(没时间,土都种茶了),猪自家不喂(种茶忙呀),钞票兜里哗哗响——买!女人穿得轻了,三天两头城里跑,干啥——逛服装店呀!只是那个头发变黄了(爱臭美),只是那粉颈儿闪亮了(穿金戴银);就连那读书的孩子也不甘寂寞,放学后饭一吃碗一丢,挎个竹兜上茶山,随手一旋,十元八元兜里揣,欢喜写脸上,自己劳动得来的钞票,花起来洒脱,用起来大方,不用要分钱向大人们求爷爷告奶奶,也不用看着别人吃东西如饿老鹳(鹭鸶)伸长脖子流着口水看!大爷大妈更是闲不住,戴上老花镜,茶山专注采翠芽,看着红牛儿上的毛老人家,那个喜呀,那个笑呀——牙都没了!老人不再寂寞,因为茶山拴住了儿女;孩子不再孤单,因为父母一直在身边陪伴。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幸福。
举目环视,这边茶波止于树林,那边茶浪停于山脚。锁住了春秋,拴住了冬夏。
春天的茶海就是那娇羞的少女,穿上春姑娘裁剪的新装,虽是风情万种,却是欲语还羞。娇滴滴如明前茶,价值千金只因青春。那茶杯里的翠芽,沉在杯底的跳着天鹅舞,那旋在半空的表演着高超的杂技,身随水动,动得那喝茶人晕乎乎。闻一闻香呀沁人心脾,喝一口爽呀喜解千愁。
夏天的茶园就是那迷人的少妇,情深深,意切切,已熟透,酥胸半敞,急煞你踮起脚尖瞧,勾你个神魂颠倒,看不完赏不够。一芽一芯,风姿绰约,款款情深,戏水杯中,芊指传神,直叫那尚茶人心儿醉,直叫那品茶人心儿粹。
秋天的茶园就是那半老徐娘,只因沐浴秋雨,只因懒晒秋阳,风韵还在,魅力还存;衔一抹桂香,挥一袖云裳,也直叫那看风景之人的魂儿丢,挂肚牵肠。
冬天的茶园就是那坐在院坝晒太阳的老大娘,眯起眼睛乱打量,瘦了思想,只想着那零散的过去铭心的好,无牙的嘴藏不住丁点儿微笑也跑出来挂在嘴上;谁说她老了?心还年轻着呢,对空梳妆,那剪子中跑出的岁月,一半风中,一半地里。
游走茶海,从这边看,呀,真美;从那边看,哇,还是美。横看成行,竖看成陇。行是诗,陇是词。诗在翠芽尖上吟唱,词在采茶指间流淌。吟唱着丰收喜悦,流淌着幸福和谐。喜悦那财源滚滚,和谐那夫唱妇随。
真想躺在茶叶尖上小憩,又怕被茶海的瑞气消融,又怕那总是喝醉酒的仙人张三丰飞进梦里讨要他很久很久以前丢失的两座山,还有那担山的扁担。山在,一山叫尖山,上面已遍布茶树;另一山叫独脚山。两山相距三四千米,遥相对望。而那根担山的扁担,却直直的飞到了今天的石阡县。阡者,扁担之意也。最怕那剿匪中牺牲的三名解放军战士走进梦中追问我是否知道他们的名字。我真汗颜,我不知道,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不知道!他们把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永远长眠于金竹山,而我们却连他们的名字也没记住!我心里默默祈祷,愿英雄在天之灵安息。我也知道他们流血牺牲不为留名,而是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看着今天这里的群众幸福安康,我相信英雄们会开心的笑的,我听到的茶海上空的天籁就是他们的笑声。
看茶,就少不了喝茶,就少不了品茗。对于茶道,我属看热闹的那一类。我是大口的喝,不知品为何物。渴了,倒上一海碗,咕噜咕噜一口气灌下,摸摸胀得滚圆的肚儿,长出一口气,叫一声“疼快”;品茗之士,光是那一套茶具就让我等囊中羞涩之辈望尘莫及,再就那不慌不忙之悠闲也让我等来去匆匆之辈消受不起,还有那如拇指大小的茶杯儿,看着就小气,用来解渴怕要百十杯吧。笑话,人家那是叫品,就是慢慢的抿,含丁点唤醒舌尖味蕾,激动得舌根微冒清泉,两者神交,甘醇亮丽登场,这才叫润物细无声呢!哪如我辈喝了一海碗还不知茶味为何物呢!喝也好,品也罢,方式不同,但结果一样,喝是满足,为的一个实在;品是优雅,为的一个享受。
看了茶海美景,喝了茶,品了茗,别说你醉了,还得尝尝这里的特色——油茶汤。这里的老百姓叫它干劲汤。早中晚三餐都离不得,就像吃鸦片上瘾一样。干活累了,只要一海碗下肚,就精神儿百倍了。主要原料就是当地生产的茶叶,三叶一芯的那类。用猪油或植物油煎酥茶叶,再煎酥花生仁或黑桃仁或豆子或糯米等佐料与之混合捣碎捣细制成茶膏,吃时将茶膏再用熟猪油制一下,再加入适量水、适量佐料煮沸即可食用。如果再放上油渣,喝着那个香呀,简直就是两个哑巴睡一枕——没讲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