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
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
132
公里,目前航运能力
300
吨级,彭水电站建成
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
500
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
水上交通快速、
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
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
年
10
月
18
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
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
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
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
132
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
峡段,峡长
89
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
观。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古镇洪
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
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
史谜团;
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
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
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
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
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近年来,引起考古学界关注的还有沿河新石器晚期至商周遗
址群、海洋古生物化石等。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
有
76
群
730
多只黑叶猴,
占全球黑叶猴总量的三分之一,
2004
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沿河是革命老区,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
1934
年贺龙、夏曦、关向应等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主力
红军长征,牵制敌人,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族服饰、民族饮食、
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民歌、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薅草锣
鼓、傩堂戏、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中肉莲花曾三次获得全国金奖。
2010
年
10
月
18
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传统“沿河四宝”
历史上的“沿河四宝”形成于明清时期,内容是“油桐、乌桕、蜂蜜、山羊”四大农特
产品。
清代和民国时期,
“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闻名省内外,
其地位与“沿河盐运经济”
同样重要,是沿河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撑。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沿河四宝在全县国民经济中
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