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乡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作家——蹇先艾
蹇先艾(1906-1994),遵义老城人。1919年冬,蹇先艾至北京读书,先后就读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民国20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五四运动之后,蹇先艾以读书写作为乐,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民国11年,于师大附中与朱大南、李健吾创办 “曦社”文学团体,办《爝火》文学刊物。次年,发表新诗《二闸舟中》和小说处女作《人力车夫》。民国15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常与朱自清、王统照、徐志摩、沈从文等名家交往。此后,在《晨报副刊》、《小说月报》和《文学》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民国25 年,于鲁迅发起的《中国文学工作者宣言》上签字。由于连续发表反映贵州民间疾苦的小说《水葬》、《到家》等,被鲁迅誉为乡土文学家。蹇先艾还翻译出版《美国短篇小说集》。
民国27年(1938年)春,因不满贵阳文坛沉闷的气氛,与谢六逸等发起成立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于《贵州晨报》编《每周文艺》副刊,以杂文、诗歌、短评等形式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救亡斗志。次年2月,日本飞机轰炸贵阳,《贵州晨报》社被毁,《每周文艺》停刊。民国31年起,历任贵阳省立高中教员,遵义师范学校校长,贵州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等职。民国34年3月,主 编《贵州日报》《新垒》副刊,团结省内外作家,继续以文学艺术作品,鼓舞民众。
解放后,贵州省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蹇先艾任副主席,主持《贵州文艺》出版。
1953年蹇先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贵州省文化局局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联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政协贵州省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蹇先艾的短篇小说集有《朝雾》、《一位英雄》、《酒家》、《还乡集》、一《踌躇集》、《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幸福》、《倔强的女人》,散文集有《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新芽集》、《苗岭集》,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文风简朴,乡土气息浓郁,被称为我国五四运动以来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卓越的短篇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1994年 10月26日病逝贵阳,时年88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