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昭平县农业历来以种植业为主。解放后,进行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承包责任制,调整了产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309万元,比1952年增长4.38倍,比1978年增长0.78倍,其中农、牧、副,渔的产值占76.42%,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8.17%。(按1980年不变价)。[11]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41亿元,比2005年增加12.9亿元,年均增长10.11%;财政收入1.89亿元,比2005年增加0.67亿元,年均增长9.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3亿元,比2005年增加36.45亿元,年均增长29.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6元,比2005年增加8096元,年均增长16.46%;农民人均纯收入3965元,比2005年增加1809元,年均增长12.96%。[12]
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85亿元,同比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8亿元,增长31.1%;财政收入2.17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亿元,增长17.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9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增长15%;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4.63亿元,增长18.7%。
工业
昭平县以林产工业为突破口,以水电业为支撑点,发展以中(高)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和优质纸等为主导的人造板业和造纸业,至2007年,全县有大小工业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工业20家,中纤板等板材产量达15万立方米。做大水电业。重点抓好投资4.2亿元、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下福电站,投资5.2亿元、装机容量5.4万千瓦的金牛坪电站这两个中大型水电站建设。
农业
昭平以建设茶业工程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企业化,有着近千年种茶历史的昭平县发展茶叶生产,采取“企业 基地 农民”的模式不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昭平茶具有系列茶品牌,如将军峰银彬、象棋山高山石崖茶、凝香翠茗等,2013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现已有茶园5万多亩,大小茶厂70多家,年产干茶3000多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