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中国首批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市中心城区距省会贵阳 市144公里、距重庆市 239 公里。国土面积 30762 平方公里,辖14个县(市、区),总人口 765.54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90 万人,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黔北 粮仓”之称,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全国七大毛竹产区之一。已探明矿产 60 多种,其中锰、硫铁矿、硅石、镍、钼钡为优势矿产,储量居全省或全国前列。煤炭资源总贮藏量在 260 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 66 亿吨。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606.82 万千瓦, 可开发量 428 万千瓦。 2008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 655.73 亿元,同比增长 11.6%。财政总收入102.67 亿元,增长 1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9.27 亿元,增长 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 元,增长 4.1%;农民人均纯收入 3300 元,增长 8.2%。
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投资大,工业经济发展快。近年来,该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循环经济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结构战略性优 化升级,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在该市 50 万元 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额连续 3 年保持在 20%以上增长速度,2008 年产业投资达到18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4%,其中工业投资 10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6%。2008 年,该市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双重影响下,完成了第二产业增加值 313.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8%,规模工业企业达 45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221.5 亿元,增长 21.5%,形成了以能源、烟酒、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要支 柱的工业经济体系,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而且随着今年务正道煤电铝一体 化项目、构皮滩水电站、绥阳重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桐梓电厂、80万吨/年氧化铝、桐梓煤 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黔北竹浆林纸一体化等 10 个投资额在 10 亿元以上以及 34 个投资额在 亿元以上 10 亿元以下的在建、续建产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或即将建成投产,遵义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将明显增强,遵义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 准,全国旅游资源分 8 个主类、31 个亚类,共 155 个基本类型,该市旅游资源涵盖了 8 个 主类(100%) 、21 个亚类(67.7%) 、52 个基本类型(34.2%)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拥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个,国家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3 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1 个,国家级历史景观遗址 3 处,国家级古墓 1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 处,还有多个省 级旅游景区。该市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共有 6 大项目进入全 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近年来,随着该市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 大,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得到迅猛 发展,08 年旅游综合收入 81.5 亿元,增长 48.1%。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 3 年增长速度保持在 12%以上。2008 年,第三产业增 加值完成 225.16 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03.52 亿元,比上年 增长 23.0%。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近年来,该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连续 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据资料显示,该市 2004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 141.1 亿元,2008 年其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315.96 亿元,比上年净增 56.16 亿元,是历史 上净增数额最多的年份,比2004年增长了2.24 倍。特别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的十项措施后,该市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大了资金争取力度,截止今年 5 月,该市共争取到三批次新增中央投资共 9.89 亿元。目前该市正在实施遵义机场改扩建、黔渝快速铁路、茅台高速公路、习水至新站等 5 条二级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城区污水管道 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该市基础设施条件。而且该市习水经正安、务川至德江高速公路、遵义至绥阳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余 庆高速公路等也都进入了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也即将开工建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