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萍乡,向以浓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而其绚丽的民俗文化更是异彩纷呈,独具魅力。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以及被称为“艺术的活化石”的傩文化等民间艺术繁衍流传,历久弥新。萍乡农民画便是其中一朵光彩熠熠的奇葩。
农民画,也泛指现代民间绘画,作者群体以农民为主,所创作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风情,它与学院式的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有着农民淳朴、直率、豪放、粗犷的个性。它的特点一是色彩艳丽,大红大绿。二是构图风趣,造型稚拙。三是农村生活气息浓郁,作者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绘入画中,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它包括堆漆画、漆画、布贴画、烙画、麻袋画等十多个品种。
萍乡农民画步入规范化教学阶段,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市文化馆经常组织美术教师喻裕新、漆耕、尹叶松、陈布伦等人到基层文化站组织培训工作,使萍乡的农民画队伍日渐壮大,水平日益提高。在绘画选材上,既有着萍乡地区共同的特点,各县间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上栗县以描绘烟花鞭炮的生产为特色,形式以磨漆画为主;芦溪县以农耕、缩龙等民俗风情描绘为特色;湘东区以晒谷等农业生产的描绘为特色。
1989年,芦溪县再次组织计划生育农民画进京展出,同样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新华社以《全国第一个计划生育农民画进京》为题发了通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