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美的世外桃源

家乡区县: 贵阳市花溪区


坝美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该村被誉为陶渊明桃花源的现实版,河谷、流水、翠竹、水车、农田、茅舍、桃花,诗意难比。
追根溯源,据说一千年以前,北宋壮族领袖侬智高不屈民族压迫,起兵反宋,皇佑四年(1052年)5月,他在邕州(今广西南宁)昆仑被狄青打败后,率兵退入继父侬夏卿为首的特磨道(今云南广南县),至和二年(1055年)宋朝廷派杨广文率兵围剿,侬智高率部下突出重围转移到阿科(今广南阿科乡)与宋军周旋,终因寡不敌众撤出阿科转战于开远、蒙自、丘北等地。其女儿在转移中逃遁到十分偏僻的坝美,改名换姓隐居,后来与一个壮族青年结婚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一支壮族村民,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古时,这一带频频发生战争,一对苦命的母子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荒。孝顺的儿子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他还是用瘦弱的双肩扛着一对箩筐,一头装上老母亲,一头装着家什,来到了坝美村附近。随着道路消失,一条混浊、湍急的河流横亘在面前,母亲说:“儿呀,你的孝心已尽到了,别再管我,你一人过河吧!”说完,就要纵身跳入河中,儿子就是不肯,一定要背上母亲过河。这时,河中央传来甜美的歌声:“江水绿,江水青,小小儿郎尽显孝心,驮上老母过江来……”一位美丽的壮族姑娘驾着猪槽船来到了他们面前……当母子顺利过河并到达世外桃源后,这条河也变清变浅了,成了驮娘江。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但它却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因为故事中传达出的尊老敬老、扶助弱者的精神备受当地人推崇。
“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离昆明450公里,属于云南广南县。这个村子不通公路不通电,进出村落要摸着岩壁或淌水。由于地处偏僻,与世隔绝,村里的人们基本上还沿用着300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种田用的是木犁木耙,浇田灌溉用的是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或石磨。没有电,壮乡人就用沼气来点灯,用木柴烧火做饭。
坝美四面环山,山上树木葱茏,坝里绿树郁郁苍苍。尤其是村落中的那几棵大榕树,把整个坝美裹成一团油绿。大榕树下,几位头上扎着帕角、穿着靛染的土布衣服的壮族妇女,坐在裸露的大树根上正在绣花;一只小花狗伏在旁边,在闭目养神;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悠闲地寻找食物,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坝美完好地保留下原始的风俗。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睦邻友好等等。这些美好的社会风气,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另外,壮族特有的祭祀、对歌、龙牙歪、踢草球、夜种神田等等记载着原始的符号。
从古到今,坝美村几乎仅以一个石灰岩水溶洞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只要有盐巴吃,坝美人可以拒绝一切与外界的交往。他们尽可以自得其乐,并能解决好自己的一切事情……小船由年轻的艄公用竹竿撑着,掠过丛林的荫翳,划入山壁上的
坝美 人文风景(16张)
一道A形洞隙,很快就淹没在洞里的漆黑中,只有以弱弱的电筒光照明,才不至撞上洞壁或水里的礁石。大家屏息静气,只闻船体划过水面的沙沙声和石洞嘀嘀嗒嗒的滴水声。我们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渔人,正经历深邃而神秘的喀斯特水溶洞,前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被人们称为当今桃花源的村子坝美。
奇特的是,船行一段,高高的洞穹上有一个“天洞”,透进刺眼的天光。一共要经过3个天窗,它们各不相同,有一个窗口还悬着一棵枝叶婆娑的绿树。洞中时而高阔如大厅,时而狭窄得只容一艘小船通过。洞中当然少不了奇岩怪石,蝙蝠和燕子的粪便积得厚厚的。大约20分钟后,有光从水面上映来,洞口到了。
弃船上岸出洞,眼前的亮丽使人眯上眼睛。那是一个秀美而狭长的小坝子(盆地),方圆约两三平方公里,阳光和煦,莺歌燕舞,四面皆为宛如屏障的群山环抱,壁立的青山仿佛一幅幅气势宏大的国画屏风。一条篱笆小道曲曲弯弯将我们引向一座古朴的村落,它散布在面向西南的山坡上,为一株株巨大的榕树所覆盖,及目所见,只是零零星星几幢房屋,还有满山粉粉的油茶花。充耳所闻,不过几声鸡鸣狗吠,还有声声鸟儿的婉转。我知道,这就是坝美了。
云南广南县坝美是一个壮族村寨,壮语中“坝美”意为“森林中的洞口”,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带,四面环山,一条河通过三个溶洞穿越其中,溶洞即为该村的进出必经通道,宛如世外桃源。乘着独木舟缓行十余分钟,临近洞口,眼前便是河谷、流水、翠竹、水车、农田、茅舍。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简直就是自己的家……坝美村寨方圆较小,游客相对比较少,环境静谧,很适合静思发呆。

Dikey(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