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在宰荡的时光

家乡区县: 贵州省凯里市

   一个似乎不是笔墨能形容的地方、一个被俗世遗忘在深山的小村落,那里有着侗族的大歌、有着世外桃源的宁静和和谐。我向往着,把它幻想为疲备心灵的栖息地。
走过镇远那一座千百年繁华过后、甘于寂寞、铅华尽洗的古镇,走过郎德上寨,看到了身穿华丽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苗族姑娘和小伙子,看到现代的冲击的表演成份,也看到了年迈、朴实的苗族老人坐在破旧木房前晒太阳时满足的表情,在表演与现实中、在鲜艳的衣饰和褪色的木房间,我似乎感觉到了电影画面在我面前不断地切换,一切似假还真。那些青春的身影、那些甜美的笑脸很快淡出了我记忆时,偶尔能想起的竟然只剩下小巷中晒太阳的老去的脸孔。
在看到许多商业化的表演之后,我心中剩下的唯一的净土就只有宰荡了。从凯里到榕江(去宰荡的必经之地)有二百余里,路况非常一般,路途充满着艰辛,二百余里的路需5个小时,出城不久便进入了山路,途中经过麻江等自助游者常到之地,一路中,我只感觉到车在不断地转弯,转弯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感觉象在玩电子游戏赛车一样,即使走过九寨沟、中甸之类的险路,坐在车上仍让人觉得心惊胆跳,我的两个未经过世面的驴友已呕得脸青唇白,面无人色了!人们总喜欢说,风景总是藏在最深、最越难到的地方。在颠簸之中我更加坚定了对宰荡的向往。
到达榕江时已是晚上八点多,小小县城在夜幕的笼罩下开始露出了倦容,路上行人渐少,中秋的贵州已有了丝丝凉意。根据车上的当时人的介绍我们找了一家宾馆,但一问之下,竟然是客满,后来有一群自驾游的“乌合之众”(成都、深圳、重庆
等地的集合体)自愿打地铺让出一间房给我们,但我的三个驴友在几个小时车程颠簸之下,实在不愿意再休息不好了,于是在街头上又继续寻找落脚点,庆幸的是,不久便找到了一家临街的私人客栈,干净、清爽且价格便宜(40元/间,带卫生间,可用洗衣机)让我们惊喜不已。安顿之后,便到夜市去找填肚的东西啦,酒足饭饱之后,一夜无梦到天亮。
在榕江休整一晚之后,第二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宰荡。路途中,经过了车江-----三宝侗寨,经过重新装修的风雨廊、壮观、精致的鼓楼,美则美夷,但仅停留在视觉的刹那间,除了相片外能让人细细回味的东西似乎不多,倒是榕树下的那一刻的悠闲,让我偶尔想起。
在寻找宰荡的路上,我们沿途打听去宰荡的方向时,即使是当地人也有鲜有人知,这个在自助驴友心目中有极高知名度的地方于当地人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丰登路口下车后,我们遇到了个家住宰荡附近的小姑娘,她当了我们的小导游同意以收取5元带路费为代价,带领我们进闯入宰荡。路途中,这个读小学四年级害羞的小姑娘跟我们说,她今年13岁了只到过县城(榕江),而刚出嫁的姐姐嫁到了黎平(距离宰荡约200 公里,车程5小时左右),她还没有去过,言语中她对黎平充满着向往。她们每天往返走两小时的山路去丰登的侗族小学上学,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在他们感觉如履平地,而我们几个自称自助游驴友者却已走得气喘吁吁,一路上频频告急,累得上气不接不下气,不时问我们的小导游还有多远,害羞的小导游不时“激励”我们就快到了。此时一些自助游驴友背着一个大背包与我们迎面而过,也不时地告诉我们---快到了,给我们打气。我心里充满着期待,似乎感觉到我要走进了心灵的家园。完全原始的山路,两边的家田里是忙碌的农民的身影,今天刚好是收割的日子,原始的收割方法,他们挥着镰刀,挥汗如雨,不时有一些挑着沉甸稻谷的农妇从我们身边走过,宁静的田园生活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宰荡的小路,一路崎岖,但一路田园风光,山青水秀,让人赏心悦目,几度山穷水尽疑无路,站在路边徘徊时,经村民一点拨才发现乱草丛中原有路,爬上一个小小的山岗穿过一片不大的树林,终于看到了山脚步下的一个小村子,破旧的鼓楼尤其引人注目。穿过几记人家木楼的走廊,我们似乎是从房子顶上空降到了一个小村子里,我们真正地进入宰荡。
村里的大人都农忙收割去了,只有一大群小孩在门的小水沟边玩耍,当天太阳很好,在当地人看来是个洗头的好天气,好些女孩子都在水沟里洗着她们乌黑的长发,一些老人也在门口闲坐。一幅安详的、平和的生活图画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条不大的小河在村里流淌而过,是人们洗菜、洗衣服、洗头等生活用水的地方,一条不大的石板路上人、狗、鸡同道,相处和谐,唯一的篮球场是晒谷的好地方,当我们几个背包族沐浴着阳光懒散地在村里闲逛时,所见之人都对我们露出友善的笑脸,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并没有惊讶,更没有商业的“拉客”行为,似乎他们也见惯了游人们的进进出出,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日常的生活。
路边一个骑着自行车四处卖糖的人路过小村,摇响着他的铃铛,引来许多小孩子的尾随,这也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我的牙齿不好大概就源于小时候吃太多这样的糖了),我忍不住引诱也挤上前看,原来是卖一种姜糖,卖糖的人根据你买的量,用小刀和铁锤敲成一小块给你。我馋虫大发,买糖时,一群小孩远远地看着我,我一时兴起,豪爽地放了一句:小朋友们,都过来吧,姐姐请你们吃糖。结果球场范围内的小孩和老人都过来了,他们很有序地一人拿一块远远地吃着,已经没有了牙齿的老人也美美地感受着糖的甜美,五块钱的糖,让我看到了老人、小孩如此满足的笑脸,这让我心花怒放,让我感慨:人生需要的真有这么多吗?我们又何来这么多的欲望呢?
就是这样的无邪的笑脸,就是这些真诚的笑容,就是这种对生活满足的喜悦和平静让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称黔东南为心灵的栖息地,这里没有特别美的景色,甚至要爬山涉水徒步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入,这里的房子是那样的原始,木头的房子带着年月的沧桑,黄土的地板显得很不平整,大部分的家庭除了电灯之外,没有其他的电器,所谓的家具也就是几条板凳和几把矮凳子。但是从她们的脸上我没有看到贫困给她们带来痛苦,没有看到物欲追求的苦恼,她们的生活的平静的,是纯朴的,是祥和的。语言不通,我们没有和大人有太多的交流,反而那些快乐孩子告诉了我这些信息。
这个小村庄里没有饭店,两个小时的山路早就让我们肌肠漉漉,于是我们便在一户家里提出让她帮我们做饭的请求,女主人很兴奋地告诉我们,因为今天是收割日,所以她家宰了一头猪卖(当天村子里面杀的唯一的一头猪),可以吃到猪肉,她把我们带到放猪肉的长板凳边上,血淋淋的景象让大家都没有了吃肉的食欲,只有要求她弄一些青菜和炒几个鸡蛋。
大家都累得不想动弹,于是都坐在水沟边上的木头堆里等饭吃,一群小孩子都围站在我们身边,好奇地盯着我们的背包、我们的相机、我们的手机、甚至我们的鞋子,这群孩子的年纪都在十岁左右,从聊天中,得知他们都在读小学一至四年级,她们都有点害羞,只是盯着我们看,我发现好几个女孩子都盯着我的头发看,我才想到她们感兴趣的是我头发的发夹,于是我把头发上的、包里带的所有发夹都拿出来,分发给几个长发的女孩子,这时男孩子们也把目光移向我,我突然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带一些文具或者书过来。于是我找到村子里的一个小小的小卖部,买下了所有笔和作业本,发给了这群小孩子,一下子害羞的小孩露出了天真的笑容,每一个人都在本子上写了自己的名字给我看,惭愧的是,至今我只记得一个叫“杨正兰”的名字。
我随口问了:“你们会唱侗歌”,谁知他们都点头了,称会唱,我试探地问他们是否愿意唱给我们听,他们竟然很爽快地答应,杨正兰领着那十几个小孩,在我们面前排成一列,用当地的语言吩咐着,看得出来,这样表演是受过训练的。杨正兰起的音,侗歌是四声调唱法,有高音、中音、低音、和音。稚嫩的童音象天外之音传来,清澈、高亢、具有穿透声间,让我料想不到,我不知道她们所唱的内容,但那一刻我确实被震撼了,我一直认为自己五音不全,对于音乐我一窍不通,平时听歌我对歌词的欣赏大于旋律。但那一刻,我像开窍了一样,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天外之音,什么叫绕梁三日。在这样歌声中我们都陶醉了。
我突感到心灵前所未有的宁静,此刻都市的烦嚣、工作的压力、欲望的追求一切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在这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幸福的含义,似乎应该是对生活平静的感受。她们的笑容让我感动,身处在大都市的人,有多久没有露出过真正满足而喜悦的笑容,有多久没有向别人露出真诚笑脸,我们似乎计较的太多,我们想要的似乎不会得到满足,我们似乎有太多的抱怨,我们似乎没有好好地审视过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们似乎没有真正知道如何让自己幸福的方向。
这里的小孩一支笔、一个本子、一颗糖、一件新衣服,会让他们满足、喜悦,而我们呢?得到还想再得到,买了一件新衣服,还没有剪下招牌眼里却盯着另一件,没有得到的喜悦却总有得不到苦恼。我们的物质条件很好,可是我们真正的开心吗?
刚进村时,我的驴友皱着眉毛说:这个地方真落后,语言带着同情。而此时,我想说的是这里的人们不需要任何的同情,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过着他们认为幸福的生活,他们劳动着、满足地生活着。走出村子时,我的驴友沉默了,脸上多了一丝的平静。
走出村子的时候,我突然更加明白旅游的真正含义,走出去不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景色,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生,同时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每一次旅游都是一次心灵洗涤,让人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那样的下午,那样的心情将永远不会再有,将永远地遗落在宰荡,而我在那里找回了自己。

一天一心情ywz(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