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刘半农

家乡区县: 无锡市江阴市

刘半农,原名刘寿彭,后改名刘复;初字伴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汉族,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刘半农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期间,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者。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其长女刘小蕙也是法语翻译。

[1]刘还创造了“她”、“它”字用法,受到鲁迅称赞。他在北大教授应用文时,反对八股程式,重视实用,发表了《应用文教授》,著有《中国文法通论》及《学徒苦》、《卖萝卜人》、《叫我如何不想她》等白话诗。他的无韵诗语言明快,思想进步,广为流传。还征集到几千首歌谣,整理发表140余首,开创了研究民间文艺的先河。

李锦绣(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