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寨的木匠和一般的木匠不一样,白洋淀的人喜欢称马家寨木匠为‘水木匠’,是为区分哪些能打家具的木匠称呼他们为‘旱木匠’。马家寨的‘水木匠’也能打各式各样的家具,而那些‘旱木匠’绝对干不了‘水木匠’的活。‘旱木匠’的斧头是绝对不敢砍铁,而‘水木匠’斧子有时候会砍铁钉的。因为他们的用具都是专门的铁匠而打制的,连使用的铁钉都是分几种,有‘钉、钜、卡子’三中常用的,还会因为船的大小和功能打制的别的样式的钉。马家寨人不管去哪里造船都会带着家里的铁匠打制的钉子什么的,只要你告诉他们造多大的船,马家寨人就知道带多少斤钉子多少斤卡子什么的,如果造的船多或者船很大,他们会邀请铁匠师傅跟随他们去哪里打制铁钉。‘旱木匠’要求缝与缝之间严丝合缝,而‘水木匠’却不怕有缝,就是一个一元硬币大的窟窿什么的也不拍。在窟窿里面用专用的工具填实麻和桐油与白灰搅拌好的灰,这中结合结实而耐用,一般情况下这中填实就是木头烂了,它们也还完好无损。马家寨的工匠伐树技术在白洋淀是出名的,谁家的树长在狭窄院落里或者建筑物旁边,都会邀请马家寨工匠去伐树,伐树可以是一场惊险刺激得表演,让树杈掉那就掉那,绝不伤到任何物品,比如一棵直径50厘米以上的树长在一个很狭窄院落里,伐掉的时候绝不会伤你一砖一瓦,他们会在爬到树上进行分割取材,一段一段的卸下来。经上千年的传承,马家寨工匠也有许多术语,不明白的人听到你也会雾水一头,如对造好的船只,需要翻过的时候,觉对不允许说翻过而说‘打张’,忌讳说‘翻’字等。
马家寨村不仅民国年间有“东兴”、“永顺”、“两益公”等8大造船作坊,而且抗战时期还为“三小队”和“雁翎队”造船,支持抗日战争。解放后安新县造船厂90%以上的工人都是马家寨人,上世纪90年代船厂倒闭。现在马家寨村有船厂6个,还有数不清的家庭作坊式的的小船厂,在这个小村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娃娃,在造船上人人都有一手,无论锛凿斧锯,还是撂线放木,都身怀绝技。马家寨的造的船在华北、西北 、东北大小湖泊水库中穿梭,各式的游船在颐和园、龙庆峡等旅游景区供人游玩。
造船业为马家寨培养了众多能工巧匠,解决了马家寨及渔民生活问题,马家寨造船技术已经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宇森指导的电影(赤壁)上各式龙船和战船也是出自马家寨工匠之手,凤凰卫视节目 (鲁豫有约----‘马家寨末代的造船工’)介绍了马家寨造船历史和现实。马家寨工匠姜琳祥老先生制造的船模多次参加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新时期马家寨的能工巧匠又为白洋淀造船业增添了光彩。
白洋淀造船之乡马家寨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gaopan92
我的代言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anxin.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