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千佛崖

家乡区县: 广元市利州区

  广元千佛崖是蜀中最大规模的佛教造像群,现有公交从市区通往工农镇,千佛崖在倒数第二站。川陕公路改道,在山后打了隧洞,崖前的老公路被纳入景区中,以前在路上免费欣赏的待遇再也没有了。门票40元,似乎是因为内部维修临时降了10元。大门就设在公路西侧,离公交车站也数步。检票口设两块文保碑,其一是第六批剑门蜀道遗址的。

千佛崖南面有大云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初名柏堂寺,武则天称帝后改作大云寺,现存佛殿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修建,廊檐柱础有石狮一对。

大云寺北是明代的罗汉寺,民国初年被毁,罗汉像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集中掩埋,2010年发掘出土,现存二十余尊。

千佛崖借地震灾后重建,不仅使公路改了道(感觉隧洞离文物本体还是挺近的,施工以及往来车辆的震动,不知有多大的影响),还揭开了公路路基,曝露出当年金牛道的石板路面,其中有座清代石栏桥,现在都架了步行道,古道能看不能走,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经过这些前奏,才来到千佛崖下。有一条上坡路引向陈列馆,有千佛崖的全景模型,还有一些老照片及施主介绍,行走于此的文人吟咏。记得崖前最初也是栈道,建有石柜阁,介绍说发现了一些遗迹,但参观时忽视了这点。杜甫诗云: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礼佛这样的世俗活动,却未出现在诗人笔下。
景区对千佛崖是这样介绍的: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五代和清代有少量开凿。现存窟龛1192个,造像7000余尊,迄唐至清各代题刻118条,历代名人题咏千佛崖诗歌三十余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为宏伟的石窟群。千佛崖现存许多代表性洞窟多为来自两京(长安、洛阳)地区的官员出资开凿,其雕刻代表了两京地区佛教石刻艺术的流行风尚和艺术水平,中心坛背屏式雕刻更是独步国内石窟。
千佛崖北段维修,似乎是加固岩体,搭了脚手架,路也拦住谢绝参观,只能在南段徘徊。当时工人师傅正在拆架子,以为半天能完,谁知到中午还留了三层,彻底不指望了。南段路面窄,无法退后看到上层的窟龛。早期的国保碑就嵌在苏颋造像龛的下方。

瑜木脑壳(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