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哥面是由武胜人冯基民首创。二十世纪80年代初,武胜望江食店解体,冯基民凭一身过硬的厨艺开了个小面馆。冯生性豁达、风趣幽默,因其外貌特征被人谑称为“麻哥”,故所开面馆取名“麻哥面”。麻哥面柔而不稠,味道独特,以“麻、辣、香、酥、鲜、嫩”而闻名,是武胜一大特色小吃,深受人们喜爱。2009年,麻哥面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煮时面条入沸锅断生即用竹笊篱捞起,劲甩两下去掉多余水分盛入碗中。淋入炼熟菜籽油,趋热用筷子挑散和匀使之不起粘,随即淋上本地酱油、多种香料密制的油辣椒、花椒、冬菜末、炒熟碾成半碎的花生末、炒熟的芝麻、葱花挑拌均匀,最后在面上浇一勺炒香的肉臊即成。淋上骨汤则味更佳。
麻哥面选用小麦粉制作的面粉,在制作时加入适量的鸡蛋、食用碱等以提高面条的品质,再经过手工千擂百压,出来的面条将变得滋润而富有筋力,是面条中的上品。
面食行业中有句“汤宽、面少、臊子多”的老话,这也说明了臊子在面里边的分量。麻哥面的“臊子”也与其它面的臊子不同,麻哥面的臊子主要特点就是麻,但这种麻味丰富,有层次,味感醇厚,同时还特加了一种香料,增加了臊子的香气,并延长滋味在口腔停留时间,难怪吃过的人久久难以忘怀。由于武胜麻哥面做工精细,程序多而不繁,面条也是纯手工自制。每煮好一次,就重换泉水或井水,所以做出来的面条利爽,硬软适中,符合每个人的喜爱。同时面色泽亮丽、口感舒适,具有益气补血明目之功效。
武胜麻哥面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麻哥面”是由武胜人自制而成,充分体现了武胜人民安居乐业,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体现了武胜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武胜人“民以食为天”的风尚。
民间还自行流出关于麻哥面的美丽传说,称麻哥面为“鸳鸯面”,相传相互爱慕的男女,只要吃了麻哥面就能永结同心、白头到老,是武胜人民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做“麻哥面”是一门技艺,它可以帮助许多下岗工人或者以面食为生计的人解决出路,谋发展,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