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位于清镇城区中部座南向北,高百余米,150亩古树郁郁葱葱,阳翳蔽日。青龙山连天马,倚文笔,傍马鞍,前有西山,云归来朝,后有东山、金钟相随,势如惊龙,雄伟俊秀,自古就是清镇人喜欢登临的地方。
据《清镇县志稿》记载,青龙山“原名火焰山,形家谓为县城来脉,具文明象。惟焰高气雄,宜种树以压之。前人因多植树,并易今名。”是说青龙山原名叫火焰山,因城中经常失火,懂风水的人认为失火的原因是青龙山“焰高气雄”,“宜种树以压之”。于是,人们在山上大面积植树造林,使荒凉的火焰山绿树成荫,因其高大雄伟,如龙头高昂,其后山势奔腾逶迤,如龙身蜿蜒,才有了“青龙山”的名字。
另据《安顺府志》记载:“火焰山在城南门外炎帝宫后,形如覆釜,凝重崔巍,万木丛杂。山脉至此折而入城结县治(县城所在地),为圣庙祖山。山腰有文明洞。洞中有天生普陀岩,玲珑巧幻。”
炎帝宫就是现在的粮食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中山公园,游人进公园即可登山。文明洞为青龙山山腰的一天然洞穴,洞口上方有“仰之弥高”石刻,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典史杨逢贞题。
青龙山向东南方向蜿蜒而北,与天马山、文笔山形成一条小小山脉,围出了一片形如坐椅地方,环抱于清镇城南,是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文笔山是清镇古“八景”之一,名“笔峰迭翠”。文笔山与青龙山若即若离,脉断意连,一峰独秀,恰如巨龙摆尾。
从正面望,青龙山孤峰高耸,如青狮蹬伏,俯视城区,春夏秋三季林木葱郁,青翠欲滴;冬天,枝干虬劲异常,直指苍穹。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青龙山建有水泥梯道,山顶建有观景亭,远处望之,翼然欲飞。
青龙山在老清镇人的心目中是县城的“来脉”,是神山。因此,人们长期以来自觉地保护着山上的一草一木,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成为人们消暑纳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青龙山还是观景山,登上山顶,清镇全城尽收眼底,就是城郊的红枫湖、远处的宝塔山、老黑山、云归山也历历在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