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里杜鹃概况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黔西县交界处,因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千米,绵延50余千米(100里),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而得名。百里杜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身福地、清凉世界”的美称。百里杜鹃风景区是国家著名5A级旅游景区之一。
二、百里杜鹃简介
百里杜鹃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州省大方、黔西县交界处(大方花区占百里
杜鹃总面积的70%以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5'~106°04'45〃,北纬27°08'30〃~27°20'00〃。属贵州西北部次生地带性植被中保存最好的一部分,初步查明景区内有马缨杜鹃、树型杜鹃、狭叶马缨杜鹃、美容杜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迷人杜鹃、银叶杜鹃、皱皮杜鹃、锈叶杜鹃、问客杜鹃、腺堮马银花、多花杜鹃、映山红、锦绣杜鹃、贵定杜鹃、暗绿杜鹃、映山红变种、落叶杜鹃、水红杜鹃、百合杜鹃、多头杜鹃41个品种,占世界5个亚属中的全部,花色多样,有鲜红、粉红、紫
色、金黄、淡黄、雪白、淡白、淡绿等。最为难得的是一树不同花,即一棵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最多的达7 种之多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世界级的国宝精品”之美称。
暮春3月下旬至4月末各种杜鹃花先后怒放,杜鹃花漫山遍野,千姿百态,铺山盖岭,五彩缤纷。真是好一幅“千峰叠起嶂,乌金地下埋,杜鹃花似海,满山留异香”的美丽画卷。其花色品种之多,分布之密集,美学价值、观赏价值之高,艺术感染力之强,实属世界罕见。公园分为金坡景区、普底景区、野营区、游乐区、休闲疗养区、后备发展区。共有五彩路、数花峰、醉九牛、漫步云台、黄家坝阻击战
纪念碑、百花坪、马缨岭、锦鸡箐、对嘴岩、御赐银杏、千年古桑、杜鹃花王、移山湖、花底岩等20多个景点。此外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跳花坡”内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彝族的舞蹈《撮泰吉》、苗族的高架芦笙舞、无伴奏多声部合唱等别具特色。因此,百里杜鹃不仅是杜鹃花的世界、杜鹃花的海洋,也是参天古树云集、山水林洞辉映、珍禽异兽栖息、民族风情浓郁的原始森林旅游区。游客在观杜鹃花、赏民族歌舞之余,还可以饱览灵山、秀水、古树、山珍、名药。每年相约春天的“中国杜鹃花节”规模盛大、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和中外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已成为国内外媒体每年关注的旅游和文化热点。
百里杜鹃--戛木景区:距大方县城72公里,有花底岩、戛木等主要景点。花底岩多岩溶,有天生桥,两边悬崖成剪状排开,像万里长城逶迤而来。下有伏流,此桥边底100多米,在桥的右下侧,伏流出口处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巨大岩溶景观,深落在花山、花海之下。花底岩险要处有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形的地下瀑布,有"迎客松"式的千年疙瘩万年树--岩松,有走马转阁的岩长廊。戛木有保存完好的原生马樱杜鹃林带,这里杜鹃花有着花大、树大、色艳特点,每到春天来时放眼望去红艳如火,霞展满天。由于海拔较高,在雨雪、凌冻和冰霜的塑造下树干、树枝轮廓分明,线条曲折多变。造型奇美,可谓树绝花奇。
戛木杜鹃属于百里杜鹃带,这里保存着最原始古老的杜鹃林,这里的杜鹃历来以花朵大、花艳、树大而著称,随着人们对这片原始杜鹃林的重视再2010年相继发现几株粗壮的原生杜鹃树。此树为2010年调查发现,地径92厘公分,之前仁和乡发现的杜鹃王地径为70多公分,树共有桠枝十枝,树高近7米,十个桠枝单个直径平均近20公分;另有一株七个枝桠,单个枝桠平均再20公分多,亦可称王,另据本人实地查看,这片杜鹃林树偏大,新杜鹃王附近杜鹃树直径45公分以上可谓遍地都是,另有几株株野生杨梅地径亦达到50公分左右,实属难得的天然杜鹃原始林,更应受到珍惜、保护。这片杜鹃林并未查看完,希望能在这片杜鹃林里发现更多惊喜。
1987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百里杜鹃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百里杜鹃被列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3年5月,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被列为地区级.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常委专题会议纪要》(九届[2006]9号)精神,省编办下发了《关于设立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的批复》(省编办发(2007)76号),批准成立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贵州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为地委、行署正县级派出机构,对百里杜鹃风景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受大方和黔西两县委托,管理大方县普底乡、大水乡和黔西县金坡乡、仁和乡以及大方、黔西两县部分乡镇所涉及的村(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辖6个乡(管理区56个村(居),辖区面积近600平方公里,辖区内居住人口近10万人。
三、主要景区
知名景观
黄坪”十里杜鹃“景观一一位于大方县普底景区的黄坪十里杜鹃是百里杜鹃的缩影、代表和精华。在这十里范围内,杜鹃花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花色多变。登高四望,花区宏大场面尽收眼底,这一山全是红色,艳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如云霞,那一山呢?又全是白色杜鹃,如白雪皑皑,娴静淡雅,此外还有紫杜鹃山,金杜鹃山、混色杜鹃山,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黄坪所在的普底乡,少数民族占60%,民俗独特,少数民族节日正直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彝族的插花节、火把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其民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红二军团六师,曾在这里打过著名的”黄家坝阻击战“,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花区建有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
生物景观
百里杜鹃的森林植被既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与次生性特征。
研究资料表明,在世界同一纬度上,百里杜鹃林,面积大、景观迷人,其分布规律与同一地质构造带基本吻合,在这一地质构造带之外即使在同一地区同样气候条件下的杜鹃林,就显得稀疏。所以百里杜鹃风景区杜鹃群落的分布特点有其独有的生态特征,为进行杜鹃种属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
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杜鹃花种类十分丰富。现已初步查明的杜鹃花有23种,占世界杜鹃花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5个亚属中的4个亚属、贵州省70 余种的三分之一。花色多样,有雪白、亮红、淡绿、乳黄等8-9种颜色,主要种类有:体型高达2-8米的水红杜鹃、马缨杜鹃、大白花杜鹃和体型较小的常绿灌木贵定杜鹃、暗绿杜鹃等。其分布最多的属金坡、普底一带的露珠杜鹃,每年的3月初到4月下旬为杜鹃花最佳观赏季节。
四、传说
1、民族风情
百里杜鹃由于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以彝族、苗族为主的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同时在这里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
歌舞:彝族民歌有山歌、情歌、酒礼歌、叙事歌及孝歌等,以山歌最流行,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情歌则只能与同辈人在野外唱。彝族舞蹈有“酒礼舞”、“跳脚舞”,舞姿粗犷优美。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四月和六月二十四日进行,称小、大火把节。节日晚上彝族点燃火把,在村寨周围和田边地角游行,边游边歌边舞,举行”驱虫“活动,遍山灯火,欢声四溢,热烈壮观。
插花节:每当杜鹃盛开,便是彝族同胞的插花,届时房屋、马车、青年男女头上皆可插花视美,很有情趣。
简朴的民居:苗族民居依山而筑,多三开间平房或圈,石墙或木架棚墙,屋顶多为草盖,外形简朴,具有强烈的乡野气息。
精美的服饰: 当地苗女巧于装扮,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服饰。少女上衣齐腰、青布底、开对襟,以花边镶方背心,沿边用蜡染或刺绣的花纹图案。下系宽褶裙,裙腰加青色水脚,上绣花纹。裙着多件。耳坠银环,颈套银圈,手戴银镯,白布绑腿。
歌舞:苗族歌舞丰富多彩, 民间音乐有民歌调、芦笙调、唢呐调、萧琴调,每一种曲调又分多种。其”多声部民歌“和芦笙拳舞、打鼓拳舞都有极有特色,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会和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受到欢迎。
跳花节:是苗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届时青年男女盛装聚集”花坡场“,载歌载舞,举行”夺花“比赛、斗牛比赛、斗鸟比赛、斗鸡比赛,场面热烈,观者如云。
黄坪所在的普底乡,少数民族占60%, 民俗独特,少数民族节日正直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火把节、插花节、彝年等活动丰富多彩,其民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在金坡茂密的杜鹃丛林中,可见一根细长的杆子突兀而立,这是苗族青年跳花场的花杆,顶端斜挂着一面旗子,名叫花旗。苗族人民把杜鹃花盛开的日子定为跳花坡的节日,成百上千的苗族青年男女,吹响芦笙,绕着花树,翩翩起舞,为游赏活动增添了不少情趣。
2、流传传说
杜鹃花传说:花区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尤以杜鹃的传说优美动人,给美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一份灵气。相传杜鹃花原为皇宫御花园独有,且只有一种红花。因其喜爱彝山的”清凉世界“而飞来彝山,为躲避侍卫的追寻,摇枝一变成五彩缤纷的各色杜鹃花。从此长居彝山,为彝族所钟爱。
百里杜鹃的成因传说:相传在洪荒时代,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洪水退后,开始有人烟,但最严重的困难是缺乏燃料,这时候有一对心地善良的苗族夫妇四处奔走,想为大家寻找到一种燃料。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洞,岂料这对夫妇进洞之后再也没能出来,人们就去四处寻找,当找到这个洞时发现这里已经被填满了,他们用锄头挖就挖出了煤。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这对好心的夫妇变成了煤,这对夫妻的高尚行为不仅感动了人间,也感动了天上的看花仙女,她撒下杜鹃花来,以纪念和告慰这对夫妇,让杜鹃花陪他们长眠。
杜鹃鸟传说: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所以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代诗人李商隐诗里曾这样说,杜鹃啼声凄凉,嘴里呈鲜红色,被人们误认为“啼血”,而百里杜鹃花区的老人们认为:杜鹃花的美丽和百里杜鹃的磅礴气势,使百里杜鹃成了秀色可餐的绝代佳人,然而千百年来她却躲在深闺无人知,杜鹃鸟是在为自里杜鹃吗不平。
从前在百里杜鹃花区,有两个特别喜爱杜鹃花的姊妹俩,由于劳累过度,她们很年轻便死了。她们生前便象杜鹃花一样美丽,同时她们也跟杜鹃花一样眷恋着这片高山煤海,因此在她们死后灵魂也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于是便成了一对美丽、机灵的杜鹃鸟,在百里杜鹃花区飞来飞去,她们飞到那里就在那里苦苦鸣叫;她们一叫,杜鹃花也叫开了。但是鸟和人一样,也是要死的,她们化成杜鹃鸟以后同样因为整日呜叫、啼血过多而死,但是她们依然眷恋着这里,于是又化成形似杜鹃鸟的两块岩石,永远守护着这片她们热爱的土地,因为两只鸟的嘴是相对而立,所以便成了今天著名的“对咀岩”景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