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送信人——杨顺清

家乡区县: 贵州省清镇市

说起《致加西亚的信》,很多人都知道美国人罗文送信的事。而被誉为平凡的圣人、中国式的送信人的杨顺清,他的事迹更精彩,精神更感人,他不仅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表扬,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

杨顺清是贵州清镇人,1936年2月参加红军。在抗日战场上受伤致伤后,回到延安,担任保育员,照看陶铸、曾志的孩子陶斯亮。1946年夏天,组织要求派人将5岁多的陶斯亮送到白城(今属吉林省)。
“选谁去?”托儿所因为解放战争的环境、长途跋涉的条件和杨顺清是伤残军人三个因素,没有考虑他。他得知消息后,积极争取,并表示:“有我在就有娃娃在,我保证一定把亮亮安全送达东北。”得到组织批准。
1946年8月2日,杨顺清手牵驮着陶斯亮的毛驴出发了。走不多远,碰到敌机轰炸延安,他将毛驴拉入玉米地,躲过一劫。从此,他们踏上漫漫征程,从陕西延安——山西——张家口——河北——山东——大连——哈尔滨——白城等省地,中途绕道朝鲜,行程一万多里。他们经历数不清的困难,历时一年。

走过黄河之后,毛驴被抢,杨顺清背着陶斯亮,继续前进。没有吃的,他将陶斯亮锁在客房,外出挑东西挣钱。在洪洞县,面对激烈的战斗和炸断的铁路,他跳下火车,挑起陶斯亮,步行离开战场。走到山西兴县县城,为治疗陶斯亮的肺炎,停止前进,直到陶斯亮康复。在张家口,面对山海关无法通行的现状,他拒绝随部队转移的临时安排,坚持前往东北。在胡耀邦的帮助下,他们南下阜平县。途中遭遇多次飞机轰炸,陶斯亮还学会躲避炸弹。为顺利渡过寒冬,他买来棉布、棉花和针线,给陶斯亮做棉衣。1947年春,他们又出发了,经过河间县、山东烟台,坐船开始北上。到大连后,乘船出国的海轮泊在海上,需要攀着海轮上的软梯上去。杨顺清用绑带把陶斯亮绑在背上,提着行李包,攀登软梯,爬上大海轮。到达朝鲜后,乘坐的火车在一个小站停靠,他下车买食品。当他好东西时,火车已经启动。他拼命奔跑,才吊上火车,到达终点站。他又挑起陶斯亮,步行回国。走过东北平原上,顺利到达白城。

1984年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贵州省干部大会上讲话,高度评价杨顺清:“我昨天见到贵州一位老红军(杨顺清),清镇县人,七十几岁了。他是1935年参加红军的,1945年用个筐筐背陶铸同志的小孩,从延安背到了哈尔滨。确实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你说把小孩从延安背到哈尔滨去,还不疲劳?那是大大的疲劳呀!”2010年10月,身为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的陶斯亮来到清镇市卫城镇,在杨顺清坟前立下了“恩重如山”碑。

鑫商(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