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简介
天台山,佛教协会驻地。位于陶唐乡黄泥垅村西北处,距县城40公里,海拔802.1米,范围4平方公里。山顶建有一寺“兰若寺”。寺院最盛期间有僧员100多人,是永丰、吉水、乐安三县集散地。据载,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8年)佛师碧云建香城院落于山顶小盆地。明洪武五年(公元1312年)重修,是本县较早的寺院之一。寺院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房屋二十七间,占地2000平方米。左边三栋是佛殿,右边三栋是书院落,中间三栋为神座,往东西步行半里许,有灵普塔,上有石碑上刻有众多大师的法讳,末尾一行刻有“龙飞天启三年葵亥孟春月吉旦重立”等字样。普塔旁有石板数块,掀开石板有一暗巷,人可下,至两层阶石处,有一圆形地下室。此处现已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燃灯阁、山神庙、千手观音殿等,是我县佛教中心,也是我县旅游重点景点之一。
兰若寺
兰若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始建者为碧云法师。相传碧云法师曾就学于浙江天台山,深谙禅学,后芒鞋纳衣云游天下寻修行胜地。行至永丰三十一都(今陶唐),见一山“层峦叠障,松竹呈幽,奇花似锦,百鸟和鸣,朝霞飞彩,夕照铺金,”有灵鹫之气韵,有天台之灵性,乃征得山主同意,称此山为“天台”,并在此建寺,两年后寺庙建成,院内充满奇香,多日不散,遂将佛寺命名为“香城院”,其旧址今称东庵。相传当年虎豹成群,建寺后虎豹消失,后人称降虎处为伏虎坡。贞元年间(785~805),慧空大师重修。元朝废。
明洪武五年(1312),慈济法师重修,改名为“天台兰若”。明弘治年间(1488-1505),受弘治帝御赐衣钵玉杖的高僧像虚大师(又名真镜和尚)入住此寺。相传当时水源奇缺,像虚大师每日跏跌坐于山岩,默诵佛号。一日山岩终于涌出清泉,故称“拜泉”。像虚大师于明嘉靖25年(1546)圆寂,葬于天台山伏虎形,其灵塔至今保存完好。
1985年,释法福等募捐负责重建,改名“兰若寺”,至1996年,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殿、燃灯阁、山神庙、祖堂、寮房、斋堂、厨房,占地3500平方米。1998年,修成盘山公路,洫可直达寺中。2000年建成客堂,2001年建成大山门及围墙,2003年建成千手观音殿。2006年开始在观音殿内增塑500罗汉像。
山门前耸立一座大牌坊,有联曰:天连净土层峦起伏朝灵鹫四面云山收眼底,台接莲池九品分明绽心华众生疾苦揽胸间。大气磅礴,吟之心境豁然开朗。
因为手上没有它的照片所以只好附上几张从网上弄下来的图片。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firstnet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675670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