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废几兴明月寺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容城县

晾马台明月禅寺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西北角,晾马台遗址的土台上。始建于唐代(642-712年)。五代时期至清朝乾隆年间,明月禅寺被毁多次,仅存千年古柏和“明月禅寺石碑”等遗迹。1992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向地区行政公署申请修复开放明月禅寺。由唐玉先生引资重建大雄宝殿,于九六年竣工。赵朴初先生为大殿手书“大雄宝殿”四字。

这座寺内有一座2米高的白玉石经幢,上面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落款为“归义王史献”。据有关部门考证,唐肃宗年间“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反唐攻陷常山郡,唐大将郭子仪击败安禄山叛军后,史思明降唐,被肃宗李亨(756年)封为归义王,封地在归义县。这样看来,明月禅寺至少在公元756年之前就存在,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明成化三年(1466年),容城县知县林景、逮平县知县郑恂(容城县郑村人)曾奉旨重修这一寺院,有石碑记载。另据1995年的《明月禅寺重建记》碑载:“明月古刹始建于唐,毁于五代,再建于宋,毁于金元,复建于乾嘉,又毁于文革。千余年来,三建三废……观乎明月禅寺之兴废,三兴皆盛世,三毁皆浩劫……(今)重建明月禅寺,诸事顺遂,计日而成也。若非盛世,安有盛举……”

据了解,在解放前的明月禅寺,大殿、藏经楼、偏殿等建筑一应俱全,当时寺内曾有僧众数十人。“文革”时全国大兴“破四旧、立四新”之风,晾马台上所有寺庙建筑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晾马台公社(乡)政府、中学、信用社及各机关办公所在地。如今晾马台上,重建后的明月禅寺又巍巍高耸,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再次成为晾马台村的标志性建筑。

阿莹(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