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之乡的由来

家乡区县: 新乡县

    2006年3月1日长垣县人民政府以长政函[2006]2号文,正式向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呈报命名河南长垣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申请。重机协会组织行业分会及有关企业领导和专家,几次考察了长垣起重机械生产状况,也充分听取了许多行业著名专家意见,并发函征求了各常务理事单位意见,现经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会议研究,决定授予贵县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称号。

穷则思变

    长垣县辖8镇6乡4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起重工业园区,其中有5个乡镇地处黄河滩区,黄河一泛滥,庄稼颗粒无收。每逢灾年,长垣人便投亲靠友外出学技谋生。正是靠着这股韧劲,一批批长垣起重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30年前,20岁的长垣小伙韩宪保为了生计,中学毕业后,靠贩卖生、熟铁边角料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人告诉他,修“千斤顶”比卖螺丝赚钱更多,从没见过这种玩意儿的他,毅然决定修理千斤顶,后来又修理小型起重机。30年后,他一手建立的卫华集团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的龙头企业。
    从做小生意起家的还有同村的韩永章。1981年,比韩宪保小7岁的韩永章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卖掉了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书籍,所得的20元钱成了他起家的资本。他用1元钱买了两个竹篓,做起了倒卖破铜烂铁的小生意。1985年,韩永章放下竹篓,走出家门,也干起了修理起重机及电动葫芦的行当。后来,他创立了河南华东起重机厂。河南巨人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红军总结说:“这是穷则思变的结果。”
    韩宪保等人的经历,成了众多长垣企业家成长的缩影。最早是那些外出谋生的手艺人,在锔锅锔碗锔盆时偶然结识了一些修理配件的师傅,受雇于他们,负责扛修理用的工具包,见得多了,开始自己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渐渐做的人就多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一部分人返乡建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修理厂,进行各种零配件的翻修、加工,并逐渐开始整机生产。就这样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规模,一直走到了今天。
    随着起重产业的发展,在长垣城南一带的农村集贸市场,先后出现了起重机械配件交易市场。当地政府及时引导专业市场与农贸集市脱钩,有意识地改变过去那种“逢集汇聚、聚后人散”的露水形式,逐步形成了长年经营、管理有序的固定场所。

政府主导

    改革开放以来,长垣县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敢富、争富的观念在长垣深入人心。
    在长垣起重业发展早期,当地政府适时确立了“个体起步、股份推进、突出特色、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从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经营过渡。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企业试运营、封闭管理、对执收执罚人员定期考试考核、企业投诉、行风评议等12项制度规定,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针对长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的特点,县政府又实施了旨在吸引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项目的“回归工程”,进一步壮大了本地起重机械产业。
    2003年,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开建,很多人把它当作长垣起重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如今,园区已成为该县起重产业的重要载体,长垣县积极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在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效益上下足了功夫,园区已成为国内起重行业的先进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长垣宜居创业的新城区。
    2009年,长垣县工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4.1亿元,增长46.7%;利润13.3亿元,增长36.8%。成功引导新乡矿山、奔宇电机、豫中集团、华东集团等40家企业实行战略重组。
    如今,长垣起重工业园,是全国规模最大、型号最全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
    “一把锤子打造一个起重企业的创业史”,早已成为过去。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221家,商户900多家,年产起重机60万台、起重机配件160万台(套)。
    长垣县委书记刘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突出主业,引导产业向‘高新、高端、高质’方向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使长垣起重业成为托起中国、拥揽世界的巨臂。”

欢迎来到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平台:http://www.wm23.cn/xuchenlu67
欢迎来到我的微博:http://weibo.com/xuchenlu67
欢迎来到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chenlu67
欢迎来到我的梧桐子平台:http://www.wutongzi.com/uc/04962562.html

 

寂御清风(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