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籽,菩提籽,太阳籽, 缅茄籽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缅茄的原产地在缅甸,在高州西岸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树高20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8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 厘米
缅茄,是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形同茄子。于后坚硬如木,果身呈深褐色,蒂呈黄色,扁圆而长,大小不一。缅茄本身的特有形状,就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据讲,缅茄可驱魔避邪,镇宅护身,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和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可以用一粒,或三粒,或多粒串起来,挂在身上,可作为饰物、佛珠,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能量,可改变人的磁场,带来吉祥、安康。佩带没有雕饰的缅茄原貌护身符可以为佩戴者增强运势。
缅茄树的出名,不是因为它中土无双,而是有关它的那个凄美动人的故事,人们来到缅茄树前,总会为那个冤死的丫环嘘唏悲叹一番,而寄望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有很多缅茄工艺品,因为传说其有避邪护身之功效,被制作成念珠或者护身符,颇受欢迎。而且缅茄雕刻也是中华一绝,加之缅茄的产量很低,因此其神秘的特性更是为人注意了。缅茄果上半部色金黄,质地坚硬,用于雕刻各种图形,下半部为缅茄籽,形状扁平椭圆,漆黑发亮。缅茄本身的特有形状,就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成熟的缅茄子,分上下两截。上截是金黄的种柄,俗称蜡头,质地坚韧;下截是核仁,圆滑褐黑。清人黄若济有《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斫萼成花枝”。据载道:月亮籽,菩提籽,太阳籽, 缅茄籽,分别寓意佛学四要素:缘份,悟性,智慧与平常心
文学大师、散文家秦牧讲述的含冤树的故事,在《茂名县志》(清嘉庆)中有记载。秦牧在《花城》中《含冤树--缅茄》一章的篇首中说:“全国仅有一株能够结可以雕刻的树粒的‘缅茄树’,生长在广东高州。”又道:缅茄子“它模样儿很像荔枝核,黑褐色,一寸多长,所不同的,是核上有一个异常坚硬的‘蜡头’,颜色如蜡,但是坚硬得就如象牙。这个‘蜡头’可以雕刻各种风景人物,使这颗‘缅茄子’形成一件精巧的艺术品。” 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在广东境内百年以上的缅茄古树还有3株,一株在高州城的南关街,树龄逾200年;一株在廉江市横山圩,树龄100余年;一株在徐闻县城,树龄100余年。秦牧所指高州西岸那株缅茄已达420岁高龄,堪称我国缅茄的寿星。
在高州市西岸区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耸立着一棵颇具传奇色彩的古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它是我国缅茄树中的老寿星,树高18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缅茄树是我国一种珍稀树种,系苏木科缅茄属乔木,原产于缅甸,除在滇南有少量分布外,其余仅多见于高州,而高州也只在西岸、南关、顿梭、市委大院四个地方各生长有一棵,西岸的这棵为母树。
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远销海外,饮誉全球。1957年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并获奖,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1957年5月,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10颗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余月霞(2015-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