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法国风情街

家乡区县: 湛江市霞山区

广东省湛江市“法国风情街” 改造建设范围包括:霞山区青岛路与海滨大道交汇处至海滨西二路与海滨大道交汇处路段,全长783.72米。

街区内坐落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天主教堂、福音堂、法军广州湾指挥部和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等多座法式建筑,市政府在将上述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在改造方法上主要做好沿街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和外立面改造,突出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将“法国风情街”与海滨公园有机衔接起来,恢复历史原貌,重现欧陆风情。该项目的建设,将成为霞山区城市建设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在历史上不但凝聚着湛江人民抗法、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也遗留着见证这段历史的法国古建筑艺术精品。

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一带有许多法国人留下的法式建筑,主要包括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维尔多天主教堂、霞山福音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等,这些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体现了当时法国流行的建筑风格,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

法国统治湛江期间,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对这些法式建筑给予必要的保护。有的法式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建筑至今仍在使用并发挥一定作用。湛江评选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这些广州湾时期的法式建筑正逐渐成为游客了解湛江历史的新景致。

如今,漫步霞山延安路、绿荫路、逸仙路、海滨路一带,触目皆是法国风情的古建筑,两路交汇的地方是维尔多教堂,与此不足200米的延安路上另有天主福音堂及过去的法国银行,遗迹相当集中。这片法国风格的建筑群,已成为湛江旅游的“新亮点”,更是世界古建筑史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是的,当你踏上那些旧青石铺装的小街小巷,也仿佛将自己浸在了那段回旋的“浪漫曲调”里,那是彼此文化的撞击和相融,是交流和灵感的火花闪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坐落在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1903年兴建,钢梁水泥结构,多级台阶步入大厅,楼顶有自鸣钟报时,外型宏伟壮观,典型欧式风格。1911年至1945年广州湾法国公使署设于此;解放后,1950年至1954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在此办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旧址

坐落在湛江市霞山区延安路,与广州湾法国公使署一街之隔。法国入侵广州湾(今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楼高二层,面积400平方米,砖石砌筑,门前宽阔阳台进入大厅,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多尔天主教堂

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绿荫路,又称霞山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我市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

法帝入侵广州湾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范兰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大厅能容纳近干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内墙宽阔结实,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墙面原色水刷石米,外型巍峨堂皇,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解放湛江时,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旧址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lynx233(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