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密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制订完善的校本培训规划
紧密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是校本培训的根本。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学研做合一、即知即传、互教互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在《规划)的制订中做到“三个突出”:
第一、在目标任务上突出前瞻性和针对性。在确定校本培训的目标时,紧扣教育发展的形势,紧密结合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创建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提出了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群体形成“四个优势”,即教师队伍在师德风范、教学基本功、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个方面在本区域内处于优势地位。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内容做保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强调“五新”,以此来帮助教师形成“七种能力”。“五新”即一、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理论、新要求;二、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三、教育科学和教育政策法规的新知识;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新动向;五、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七种能力”就是理解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说课、听课、评课及命题、考卷分析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的能力;班级管理和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开展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的能力。
第二、在形式上突出实效性和灵活性。相对于离校离岗培训,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这也决定了其过程不是固定和程式化的,而是以培训不影响教师工作为前提,以培训促进工作为目的的。因此,在校本培训的组织中,既有集中培训学习,又有围绕专题分散或者个人独立学习;既有时间较短、议题集中的“一事一议”式,又有以学期、学年为单位的“课题实验”式,既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又可以在课堂外;既可以安排设置专门的培训者、指导者或中心发言人的讲座式,又可以组织教师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沙龙式”;培训内容既可以是事先确定的,又可以是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临时选择的……总之,一切都要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一切都要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训更加实在,更有实效。
第三、在组织制度上突出严格性。“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制度做保障,培训的效果是不可能达到的。在《规划》中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时间、要求、考核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建立起了集中学习、课堂教学观摩和评议、课题实验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校本培训。如提出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每学期不少于45节的要求。教导处每周都以科组为单位排出两节空课安排集中学习。同时每个假期安排至少一周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在培训中,坚持以考核促训练,以考核促提高。如在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考核中,从去年开始,制定了明确的等级标准,对考核内容一次布置,集中培训,自行训练,限期达标,鼓励和奖励提前和越级考核,取得明显的效果,到现在为止,学校100%教师已通过了计算机初级水平考核,80%教师达到中级水平。又如在今年7月,组织教师进行了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业务知识考核,有效地引导了教师深入钻研学科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铸高尚师德,强立教之本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献身教育的内驱动力,是兴校之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酷爱事业,深爱职业,挚爱学生”为核心深入开展“养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的创一流师德境界活动,切实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
第一、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遵循“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近年来,分别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法规,组织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查摆,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增强教师依法执教,以爱导教,以身立教的意识。同时,学校还利用“元旦抒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利用“师德建设演讲比赛”等形式热情讴歌身边的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教师见贤思齐,向先进典型学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培养对教育的事业心相结合,帮助教师树立敬业爱岗,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增强努力教书,精心育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做到事事以学校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事业为本,不在乎个人名利,处处以他人为先,一切为师生着想;二是与加强对工作的责任心相结合,帮助教师加深对学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将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千方百计实现办学目标上来,高姿态、高标准、严于律己、严守规章,不折不扣地贯彻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三是与加强对学生的爱心相结合,要求教师以爱生为核心和基石,净化语言,规范行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