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家乡

家乡区县: 云浮市新兴县

新兴话它虽然只在新兴及周边范围使用,却是以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它的形成比较复杂,有本土百越时期的语言遗留,有外来语言,如历史上多次 的外来移民所带来的语言相结合的成份,每一次大的移民潮必会带来语言文化 的迁移,历史上,新兴比较大移民潮有多次。比如秦始皇五十万大军征岭南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历史上所说的“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动 荡,许多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举家迁南迁。到唐代,这个时期,粤语受中原 汉语影响,新兴县志就记载了新兴话形成的一些原因,新兴唐宋时期历为官员 贬谪之地,所贬至此的官员大多为有文化,地位高的人士,当地人与官员交谈, 以讲官话为荣,用土话与学习来的官话(中原地区的口音)相混杂,以为时尚, 日久成习。

经历了元明清时期,新兴话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后来在 这块岭南广大地区扎根繁衍,世世代代都说他们家乡语言,流传下来,形成了 新兴话这个独特的语言种类。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与外界的的经济、文化等 领域的大量接触,数量不少的新兴人外出经商,务工,一些新兴话的词汇明显 渗进了广州话及其它地方语言的元素。以前,与外界接触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 新兴话的变化还不是很明显,现在在县内的一些山区农村中,上了年纪的人还 保持有比较完整纯正的新兴话,去年,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小欧 到我县里洞了解新兴话,就发现里洞保持有较为纯正的新兴原音新兴话。但是, 在县城及一些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或者年轻一辈中,新兴话的发音已经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

语言,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具有特定社会文化属性的人们所使用、所专用的。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所产生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同样的,新 兴县不同于其他方言的“方言”。新兴话有很特别的地方,古代汉语中的很多 词汇,至今仍然保留在新兴话中。例如夹一箸菜的“箸”,又如《尔雅》中的 很多词汇,甚至李太白《蜀道难》中的词汇,现在还在新兴话中运用。

新兴话和广东的其它地方的粤语一样,是广州话演化来的,只是音调的问 题,也可以说,新兴话介于普通话和粤语之间! 新兴话共有八个调类,平、去、 入三声各分阴阳,而阴入又分上、下阴入两类,没有独立阳上调。

新兴话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更是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词 语,如在表示物体的中心词的前后加前缀和后缀:锤仔、钳仔、兔仔、蚊仔、 桔仔、耳仔等。在名词的中心词后面加“仔”这个后缀,是新兴话的一大特色;新兴话中还有一类是表示动物性状的词,其主要是用在表示动物的性别 上,如:猪牯、牛乸等。表示雄性的动物,其后面会有一个“牯”字来区别; 雌性的后面就加“乸”,以示区别。但是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词:“文乸”,是 指已婚妇女,其原形是新兴古代被人称作南蛮之地,从五祖弘忍称六祖为“南 蛮的葛獠”可知,既然雌性的称“乸”,新兴人妇女就被称为“蛮乸”,表示 蛮横粗鲁的妇女。后来人们使用时可能觉得此词不雅,便把“蛮乸”改为“文 乸”并引申指一般的已婚妇女。

新兴话中还有一些词是反映经济或文化独特面貌的如:咸湿(凉果)、嘀 嘀仔等。新兴是广东著名的凉果之乡,因凉果大多都是又咸又湿的,于是赋名“咸湿野”;“嘀嘀仔”是指拖拉机,因其使用时经常发出巨大的“嘀嘀”之声而得名。 新兴话中还有一类词是与历史或世情紧密关连的,这些大都与地名有关,如:新州、筠城、六祖镇等。“新州”、“筠城”是新兴的古地名,“六祖镇” 是为了弘扬六祖文化而新改的地名(六祖惠能是新兴人)。地名的改变反映着 世事的变迁。

新兴话有一些词是很独特的个体,很难将它们分类:如表示气味的“除”, 厨房叫“下间”,掺水叫“较”等;还有一些是找不到相对应的汉字的,如山 溪叫“(掠)lyt”、累叫“奶(nai)”、 跨叫“(棹)jiam44”等,它们 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新兴话的特点。此外,“红纸”新兴话说“逢(音)纸”;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念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古(音)”;“这个医生很 有本事”表达为“果个医生好惨(音)”;老人们在新年祝福别人的时候会说: “祝你越老越惨。”,“小林很想去广州”说成“小林好恨去广州”;“把东 西放稳妥”说是“把家伙放古(九)一”,“九一”是自然数的终始,合起来 正好是“十”,就是很完美了。在语音上还有“青春”不分,“文明“不分等。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在新兴方言词汇中,有些原是古汉语词汇,有些是从 外语中吸收过来的(受广州话影响),有些是本地受地理、气候、经济、文化、 风俗等影响而创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还会产生一些新词汇。

花花(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