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文化”下过上百个定义。当代我国学者公认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从文化的结构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文化,或称物态文化,指可以感知的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第二层次是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也就是风俗习惯, 有的巳形成为规范化的制度。也有学者把这一层次细分为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第三层次是抽象的精神文化。指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李白文化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 他的生平、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他创作的诗歌, 是李白文化的原生体。李白在世时已经名闻全国, 当时他的诗歌已在全国各地传唱,崇拜他的人也很多, 用现在的话说, 他有一大群“追星族”。李白去世后的千余年,人民在崇敬李白、接受李白、传播李白、研究李白的过程中, 逐渐积淀成了李白文化。按文化结构来说,李白文化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指在李白的遗迹游踪所及之地的纪念李白的祠堂、庙宇、雕塑及其传说、戏剧等。李白一生漫游全国各地, 留下了大量的遗迹游踪,人民出于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 在这些地方建祠、立庙, 供李白塑像, 挂李白画像,传说李白的故事,上演李白的戏剧;文人墨客前来凭吊, 又留下怀念李白的诗文。经千余年来的积淀,形成了若干李白文化景观。在李白故里江油就有20余处;青年李白在蜀中“来往旁郡”,留有遗迹10余处;在李白成婚的安陆有18处;在李白寓家的山东有10余处;在李白终老之地马鞍山有22处;在李白流放地夜郎(今贵州桐梓)有8处。此外在李白足迹所到的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还有大量的李白遗迹,总计不下百处,其遗迹之多,在历代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纪念李白的太白祠、太白楼就有14 处。建国以后,全国先后兴建和扩建了四川江油、安徽马鞍山、山东济宁、湖北安陆等四大李白纪念馆。
(2)行为文化:民众为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和热闹的庙会。据马鞍山市的地方志记载:每年清明节有上万民众到当涂青山李白墓祭祀、扫墓。南宋绍兴年间,郡守赵松年规定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为李白墓的扫墓日,此后当地士庶前往李白墓祭祀扫墓成为习惯性的民俗活动。《李白在安陆》一书中收录有清代《祭唐供奉翰林李青莲先生文》,可见在安陆也有祭祀李白的活动。李白故里江油的祭祀李白活动非常隆重、热闹。根据《彰明县志》记载: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是李白的诞辰,彰明县的地方官出面,带领百姓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正月初一,远近百姓要到李白故居陇西院中拜李白,称为迎春会, 也是陇西院的庙会。正月十六的太白长寿会,属民间纪念活动。从上午到晚上,抬着雕有李白像的太白架,举行数万人参加的游行。一直延续至今的青莲罗汉洞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举行,也是为纪念李白和胞妹李月圆曾到太华山罗汉洞踏青。改革开放以来,在李白故里江油和李白的终老之地马鞍山,多次举行国际李白吟诗节、李白文化旅游节和太白灯会,还恢复了李白祭祀典礼和群众性的纪念李白的诗歌吟唱会。江油一些热爱李白的退休职工组成“太白之声”演唱队,义务举行李白诗歌演唱会。这些属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李白行为文化。
(3)精神文化:李白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崇敬,产生上述李白文化现象,是因为他的光辉而传奇的一生,特别是他的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感动了人们。李白精神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深情的热爱自已的祖国,希望国家统一富强,“寰宇大定, 海县清一”, 国泰民安。 为“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而积极进取,奋斗终身。(二)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关心民众疾苦,任侠好义, 扶危济困。 (三)刚正不阿, 敢于蔑视权贵, 笑傲王侯,同腐败黑暗势力抗争。(四)热爱和平 ,反对非正义战争。(五)热爱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勤奋刻苦 ,博览群书 ,善于 继承,敢于创新。李白精神是李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或者说其高层次的抽象的部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