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选拔基层干部

家乡区县: 云浮市新兴县

笔者了解到,在近日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云浮市委的部署,新兴县委针对乡镇基层干部队伍欠稳定、人才难留住、工作热情不够高等实际问题,研究出台新措施,积极构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镇事业干部—镇公务员—镇领导—县直机关领导干部”链条,对基层干部进行“递进式”培养选拔。

今年6月,在基层工作7年之后,30岁的梁慧被提拔为新兴县里洞镇镇委委员、纪委书记,此前,她一直是镇党政办一名负责上传下达的科员。梁慧说,她的提拔虽然只是一个小例子,但会给别的同事带来希望。

基层人才多流入珠三角

新兴县委组织部的一位梁科长告诉笔者,2012年,新兴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流出的人员就有80多人,同一年,流入的人员只有60人。“基层人才流失除去少数人辞职外,绝大多数要求调入县城”,梁科长说。

而据新兴县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10年前大学毕业时,他与另外6名同学一起来到新兴县,如今只有他和另外一位同学坚持留在了新兴县,其余5位同学都去了珠三角。

基层繁杂的事情要求有丰富基层经验的人才来处理,然而又面对干部普遍不愿到基层,乡镇基层干部人才流失较严重的现实。为此,新兴县推出上述新措施,增强基层的吸引力,争取让基层人才进得去,留得住。

人岗相适吸收优秀人才

梁科长告诉笔者,目前新兴县的基层干部选拔注重“人岗相适”,“以村干部为例,他做不好,换届选举时肯定会被选下来;但是如果他做得好,镇事业单位等招聘时,就要优先考虑。”

实践中,很多村委会的基层干部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大多数文化水平欠缺,在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往往考不过大学毕业生。

针对适合在基层工作的人才“干得好,考不好”的现实,新兴县建立适度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倾斜的进入机制,在拟定公务员招考计划时,优先考虑从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招考。

现任稔村镇副镇长的梁有师曾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有20多年的村委会工作经验,不久前在专门面向村党支部书记招录公务员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现在的职务。梁有师说,这项面向基层干部的优惠政策,让基层干部有了奔头。

同招录公务员一样,在公开招聘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也会优先从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中招聘。

梁科长介绍,在新兴县最近拟招考的40名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10个名额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聘,7个名额面向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招聘。

提高待遇留住基层干部

笔者了解到,为增加基层岗位的吸引力,今年起,新兴县将提高基层干部人才的福利待遇,按照梯度分配的原则,增加各镇在岗在编人员经费,其中,边远乡镇每人每月增加600元,一般乡镇每人每月增加400元。

梁慧说,7年前她刚刚工作的时候,月薪只有1000多元,因为镇政府的宿舍不够,她每天不得不走10多里的山路。“这两年工资改革,待遇有所提高,生活条件较之前也明显好转了”,梁慧说。

除了提高待遇外,为了留住人才,新兴县对人才的流动还实行刚性管理。要求除上级文件另有规定外,各镇新招录的公务员原则上须在本县的镇基层工作满5年;县政法机关新招录的基层干警,须在本县政法部门工作满5年。

干部选拔向基层倾斜

笔者了解到,在干部选拔上,新兴县将政策面向基层一线倾斜:在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干部中选配;对于新提拔的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具有1年以上镇基层工作经历。全县范围内,新兴县力求新提拔的镇领导班子成员90%以上具有镇基层工作经历。

梁科长介绍,今年提拔的6名镇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从镇基层一线产生。目前,全县的镇领导班子成员中,任现职前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占98%。

里洞镇人大副主席苏贵才就是近批次提拔的镇领导之一。40多岁的苏贵才之前已经在里洞镇镇政府工作了近20年。同苏贵才类似,稔村镇党委委员梁红莲也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梁红莲告诉笔者,她在基层工作已有14年,基层的事情虽然没有多少专业性,却多而杂。

畅通“先基层后机关”渠道

梁科长告诉笔者,大部分基层干部从科员干到退休,长期默默无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为此,新兴县从两方面入手,畅通“先基层后机关”的干部锻炼流向渠道。

在选拔县直部门领导时,优先考虑从乡镇领导干部中选任。新兴县明确提出“全县范围内,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有2/3以上具有镇基层工作经历”的目标。“在近批次提拔的10名县直部门领导中,有9名具有镇基层一线工作经历”,梁科长介绍。

同时,在县直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时,一般也会从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调,县直事业单位不直接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梁科长介绍,今年7月份以来,新兴县直属事业单位补充的工作人员均是来自乡镇事业单位。(南方日报记者 陈超 周志坤 实习生 杨欣欣 通讯员 何勇 梁福智)

花花(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