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发明

家乡区县: 四川省江油市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我国从战国到汉初,盛行神仙之术,求长生不老的方法。特别是那些做皇帝的,养尊处优,更想求仙得道,取得长生不老之术。
上行下效,有了皇帝的推崇,炼金炼丹术便开始在官场和民间越来越流行了。炼丹家们梦想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发财致富的金银,而事实上炼出来的是合金,不是真的金银;炼出来的“仙丹”却吃死了不少人,唐朝的好几位皇帝都是因为吃“仙丹”中毒而丧了命。
道士们炼丹成仙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却使人类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比如,炼丹时使用的熔化、蒸馏、升华、结晶等许多操作方法,都成了今天化学工业的始祖。
通过炼丹,人们还发现了染料、制成了药品。硝石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治疗疥癣、杀虫、避湿气和瘟疫。
隋朝初年,有位名叫杜子春的人去深山寻访一位炼丹的道士朋友。
因为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朋友便让杜子春在自己的炼丹房里住宿,并告诫他不要乱动房里的东西。
山里气温很低,杜子春睡到半夜,突然被一阵寒风给吹醒了。他便拾了些枯枝、树叶堆在一起,生火来取暖。
不料,他在添加柴火时,不小心碰到了身旁几个装有硝石、硫磺等药物的钵罐,药物一下子溅到火堆里,只听“轰”的一声,冲出一股火焰。顿时火焰冲天,火柱直穿屋顶。不一会儿,整栋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
杜子春虽然跑了出来,侥幸逃得了性命。可他一想起那钵罐中“会着火的药”,心中仍然害怕不已。后来,人们便把这些“会着火的药”叫着“火药”。可遗憾的是,杜子春当时只顾着自己逃命,没能记下引起这次爆炸的原料、配方和分量。
到了唐代,人们对火药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楚了,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唐太宗在位时,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写过一部《丹经》,提到用硝石、硫磺和皂角子点着后可以燃起焰火。实际上这些东西燃烧后会爆炸,他之所以未写,是因为炼丹家用的药料未经提炼,力量微弱,只生焰火,无法爆炸。
公元 808 年,有位名叫清虚子的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只要是用硝石、硫璜和用马兜铃烧成的黑炭三种药物一起炼制的话,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为了防止后人重蹈覆辙,他便在自己所编写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中把这个配方记录了下来。
这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有明确纪年的火药配方。
自从炼丹家发明了燃烧得又快又猛的火药后,很快就被人们运用到战争中来了。
公元904年,左先锋都尉郑璠(音fán)率兵进攻豫章(今江西南昌)城。他命令士兵将一种叫“飞火”的火药用弓或抛石机发射出去,“飞火”不仅烧毁了城门,而且射到之处,火焰四起。豫章城内的敌人都被火药炸得东倒西歪,哭爹喊娘。就在这时,郑璠趁机率领着士兵冒火登城,一举攻下了豫章城。
由于唐朝人和波斯、印度、阿拉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海上的贸易,往来很频繁。后来,制造火药的硝石便随同医药学和炼丹术传了出去。因为硝石是白色的结晶,阿拉伯人便把它称作“巴鲁得”,意思就是“中国雪”,波斯人却把它叫做“中国盐”。
而盛产硝石的剑州阴平县(今四川江油市北部)也被人们誉为“中国火药之乡”。
公元十三世纪后期,西班牙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掌握了火药的配方。火药传到欧洲后,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作战方法,而且帮助新兴的资产阶级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瑜璠(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