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之威宁草海篇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1.2万公顷,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条件优越,其地形、气候、水体、食源等黑颈鹤定栖的青海诺木洪芦苇沼泽、玉树隆宝滩、高原草甸沼泽和云南中甸纳泊海高山湖泊沼泽等条件近似,是适于黑颈鹤栖息越冬的仅存不多的场所。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各种珍稀鸟类,草海湿地生态系统,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水禽等。

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以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并列为贵州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管理处对保护区进行管理。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簸箕湾、胡叶林、朱家湾、西海、吴家岩头和阳关山等地集中分布有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历史已经证明,草海水位的状况决定着草海水文和湿地面积,在影响草海黑颈鹤等越冬种群数量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全面、有效保护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水禽,其核心区范围以草海一年中最高水位2172.0m时形成的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和水生生物群落集中分布区及部分水域来界定,面积共2162.05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52%。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以核心区外围100~500m的陆地和水域来界定,面积为539.51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的5.62%。

保护区内缓冲区以外的其余区域,面积为6898.44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的71.86%。

保护目标

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各种珍稀鸟类。1、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草海水域、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草甸等湿地生境,多种水生动、植物群落,鸟类栖息地、繁殖区,候鸟的夜宿地、主要觅食地。

2、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包括黑颈鹤、白肩雕、白尾海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雀鹰、松雀鹰、草原雕、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红隼、雕鸮等1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以及凤头鸊鷉等50余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鸟类。

植物资源

截止到2013年,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草地和沼泽地的植物有荆三梭、水葱、水毛花、菖蒲、水芹、两栖蓼、四角菱、金鱼藻、轮藻、水车前、狐尾藻和萍。周围地区有一些由华山松与云南松组成的人工松林和灌丛杜鹃。

<:SECTION>动物资源

草海是黑颈鹤在中国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随着湿地的恢复和鹤类的保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35只到1983/1984年的305只1985/1986年307只。鹤在10月中、下旬到达,3月中、下旬离去。约1500只灰鹤也在此沼泽地越冬(1983年最多达2178只)。还出现黑鹳和白头鹤等珍禽。该湿地也是雁鸭类、 鹬类和骨顶类的重要越冬地。1988年1月中旬出现20000多只水禽,包括24只凤头 ,55只苍鹭,19只白琵鹭,440只灰雁,1660只斑头雁,1680只赤麻鸭,5400只其它鸭类(主要有赤颈鸭、绿头鸭、白眉鸭和红头潜鸭),580只灰鹤,235只黑顶鹤和10000只白骨顶。据《贵州鸟类志》记载,1975年以来在该地区采集到非雀形目越冬鸟标本有47种,包括 (2种),鸬鹚,鹭(5种),雁(2种),河鸭(9种),潜鸭(4种),秋沙鸭(1种),猛禽(7种),鹤(2种),骨顶类(2种),鹬(11种)和红嘴鸥。

鸟类中,最珍贵的要数黑颈鹤,当今世界上有15种鹤类,发现最晚的是黑颈鹤,其为世界性的珍稀水禽之一。它的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一种鹤类,身高1米多,身着灰白毛的羽毛,修长的颈脖上围着一条黑缎带似的羽绒,头镶鲜红珠顶,光亮夺目。尾部和羽翼之端呈黑色,易于同其它鹤类相别。

在草海越冬的水禽除黑颈鹤外,还有灰鹤、斑头雁等。草海成为鹤类及其他鸟类越冬“休假”的胜地。

斑头雁,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颈部呈暗褐色,喉及颈侧为白色,嘴腿赤黄。主要食草。其羽毛和绒毛是高级防寒衣被及登山运动服的理想填充材料。

截止到2013年,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9种鱼,包括鲤鱼、青草和草鱼,9种爬行动物(包括竹叶青和水赤链游蛇),和14种两栖类。

话说当年(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