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天祐,字顺之,号鹤洲,明代赣榆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官建安令(今福建省建瓯县)、监察御史,巡按河南、陕西、四川、山东。拜大理寺右丞、左丞,晋右少卿。逾年擢升光禄寺正卿,终致仕归里。他于晚年曾“南走淮阴”,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结识为友。当他晋升大理寺卿时,吴承恩为他写了《赠裴鹤洲晋列卿兼逢初度歌》一诗(见《射阳先生存稿》)。在任大理寺卿时,他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赞誉。“罪人挟万金赂免死,天祐籍其金于官,置之法。”他是当时著名的一位清官、学者和诗人。后因朝廷腐败,弃官还乡后,撰写《鬻儿行》长诗,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张峰所撰的《隆庆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宽撰文,潘季驯书写。
隆庆三年(1569年)赣榆县知县张瓒贪酷,天佑作《鬻儿行》讥之。
《鬻儿行》:
“风凄凄,雨萧萧, 烟寂寞两三朝。去年水涝今年旱,官租私负何曾饶。身无完褐体肤露,日不再食形容憔。索食稚子牵衣哭,左支右调情无聊。门外青衣接踵来,税粮徭役并向催。男子但云怕塞楚,妇人密说且逃开。又恋家乡不忍离,商量割爱鬻婴儿。婴孩生长才十岁,豪家买去与缗钱。育养何难弃何易,贫儿不异犬与豺。儿闻相别泪不干,母见儿行号苍天。扪胸顿足僵复起,悲风流水声潺潺。大反劝妻休痛苦,输租供役分当然。及到使官六,迁延不引见,府胥索称头,隶卒需酒馔,浮费十二三,追呼犹未已,俯仰有谁怜?愁生不如死,死者无知亦无忧,生者饥寒竞流徙。君不见垒垒饿死田间沟,残骨枯骨无人收。草根树皮都食尽,谁思拯救出奇谋。”
裴天佑作为封建官吏,为官一生,清正公允,不仅受到封建高层的赏识,更在当地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以至于在他死后,乡民集资为他建了座乡贤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