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敬畏就是尊敬与畏惧。
尊敬是要的,无论对方是谁,是什么,都应该心怀敬意。这无须赘言。
畏惧是不足取的。人,最根源的恐惧,是对被摧毁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一个勇敢的人,无论对方是谁,是什么,都不应该心生畏惧。
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敬畏”,强调的是对尊长的敬与畏。对晚辈,强调的则是“爱”,但这种“爱”依然是建立在晚辈对于长辈的敬畏之上。不敬畏长辈的晚辈,要被罚,被罚到敬畏长辈为止。在这种“敬畏体系”中,对于尊长的“敬”往往来自于对长辈的“畏”。而“畏”,来自于长辈对于晚辈的生活乃至命运的控制。因此在这种体系里,对与尊长是要“敬”的,而尊长对晚辈则是不“敬”的。
试问,时至今日,谁有权利掌控你的生活? 试问,面对伟人,为何要敬畏?若你了解其生平,尊敬由心而发,则为敬爱。否则,你不敬他,同不敬鬼神又有何异?
回顾人类的历史,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摆脱人对人的束缚,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归根结底,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为了让人类不畏惧自然,让人不畏惧他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