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胖孩,做沙滩,外穿大麻衣,里套小红衫。这个谜语是我们家乡流传已久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猜出来?现在我就告诉你吧,谜底是花生!你们猜对了吗?
花生在我国是普遍生产的作物,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出产花生,但只要吃过红安的花生,就会留下特别深的印象。红安的花生以粒小、籽实、圆满、香脆为最,是本地花生还是外地花生,不用尝,只需用手抓一把试试重量就知道。炒熟了尝试更是可以区别本地与外地花生的重要方式,凡本地花生,都有一种特别的醇浓的香味,所以,外地的花生在别的地方尽可占据市场,唯独在红安滞销。
当然,要想吃到正宗红安风味的炒花生还是得到乡下去,只有在农家,用那柴禾灶不慌不忙地炒出的花生香味更甚。
红安农村的炒花生还有一种炒法,你要是有口福吃了这种炒花生会终生难以忘记这美食。一般炒花生要等花生晒干后再用锅炒,这种吃法恰恰是要炒那刚收获的花生,那是在花生刚从地里收回,花生还沾着泥土的湿气和花生自身刚刚成熟的味道,只需将它的泥土洗尽,再放入锅中,不得用硬柴猛火,要用松针一类的树叶类,以满灶瞠的文火慢炒,急炒则花生外面焦糊而内面不得熟。执掌炒锅的人要有耐心,要不停地翻动锅铲,以保证花生均匀受热,这样要化费好几个小时才能将一锅花生炒熟,当然这样炒出的熟花生既香又脆,而且异常地酥爽,将这种花生放入口中一,花生米马上就粉碎地成为花生未,顿时,一股特有的花生香味弥漫在唇齿之间。只要有人吃这种炒花生,不消说,隔多远也能闻到花生的脆香味道。但红安农村对这种炒花生法是不赞成的,一是它浪费人工,二是要消耗许多柴禾,三是对花生的吃法也太显得馋相和急迫,不是农家人所为的作派。一般在收获季节吃新鲜花生的做法是将刚从地里收回的花生用清水洗净,然后用适当的水浸透花生,以大锅大火煮之,到时水干而花生熟透,端一盘上桌,用手细细地剥了吃,同样有极浓的新鲜花生香味,这是佐酒下饭的绝妙佳品。
红安的炒花生还有另一种吃法,只要在大集体年代过来的学生,都会对大集体的榨房花生记忆深刻。当花生成熟后,也正是暑假后学生上学时节。当时各个大队(现在叫村)都设有一座木榨房,各个生产队轮流将油菜籽和花生、芝麻送到榨房榨油。花生在榨油前要炒熟才好榨油。因为榨房用的是大锅,又因为炒量很大,更因为榨房对炒花生要求很高,花生必须要炒熟但又不能炒糊或炒的嫩(不熟或半熟),那样的话都会影响出油率。于是在榨房的炒锅边,少不了有一精壮能干的后生,赤膊着上身,用大锨将花生上下翻飞地炒动着,这榨房里的花生有个特点,出锅的炒花生虽说外表是黑黝黝的,但剥开花生壳里面的花生米却是微呈金黄色,脆生生香喷喷,嚼一口香味四溢,老远就闻得着这花生的香气。不要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人闻了这花生的香味,也要吃上一把。当然,吃了榨花生也有标记,那就是嘴巴周围有一圈黑印记。这种土榨花生油较之机制油的香味要浓醇许多,用这土榨花生油炒菜菜也格外的香。
正因为如此,上学的学生想尽千方百计在上学的途中从榨房路过,向榨房的大人或要或偷,总之要弄上一书包榨花生,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打牙祭。由于榨房是各个生产队轮流打油,所以所在小队的学生自然负有带榨花生的义务,于是在打花生油期间,教室的上空便经常弥漫着炒花生的香味,弄得讲课的教师利用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时咽口水。
农家在炒花生时并不是象人们想象的只是将花生在锅里炒熟了事。大部分人家早就备有大颗粒的亮砂,在炒花生时将这砂子与花生同炒,能够使炒出的花生外表似生的一般而内面又香又脆,这是农家那些巧手的嫂子们的厨艺了。
今天,红安的花生已行销全国各地,红安成为全国百强油料生产大县,早年红安的花生就有“红安一号”到“红花六号”在全国油料界享有名气,现在红安又兴起地膜花生,提高了花生的单产和提早了花生的成熟期,从而使红安花生风靡大江南北,清香浓醇的红安花生油销往全国各个地方。红安花生酱更是漂扬过海销往世界各地。当然,你要想吃到正宗的地产小花生,还是得到农家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