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食品——“打糍粑”

家乡区县: 贵州省岑巩县

      “打糍粑”又称“打过年”,它是岑巩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一般放在农历十二月廿七这天。有蒸米的,有烧火的,有锤打的,有捏制的,有加芡粉的,非常热闹而又其乐融融。糍粑上还会印上喜庆吉利的图案花纹。土家人把打糍粑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认为要是哪家不打糍粑,一年都会不吉利。 糍粑也是土家人的重要食物,以前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现在虽然很少拿这个去当作拜年的礼品,但仍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不过现在城里面自己动手做的人家很少,一般都是在集市购买。做法为:将糯米蒸熟,放在大木槽内,用事先做好的丁字形的木棒打烂,再做成直径约三寸、厚约两厘米的圆形小糍粑,浸在水中(经常换水糍粑就不会坏),可以慢慢吃。下面就介绍几种糍粑的吃法:最简单的是用炭火烧烤熟后包白糖或腌菜吃;还可以用油炸了再加作料回锅炒着吃;比较正式的是把糍粑切成小方块与甜酒(土家人称为“粩糟”)一起煮来吃。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一组人在厨房里用木桶蒸糯米,一组人准备夹糯米粑粑的大木板(通常是用两扇门板代替),放在长凳上。剩下的一组人就是很关键的人物了,他们都是“大力士”,负责挥动粑锤打粑粑。把糯米用蒸子蒸熟,蒸熟后把它放进碓窝里打,在刚刚开始打的时候还不能使太大的劲打,要两个人用粑棰用力挤压。把糯米压得黏黏的后才能用力的。他们通常是两个人一小组轮流工作,一人粑锤刚落下,搭档的粑锤就举在半空中了,他们口中还不停的哼着小调,声音嘹亮,阵阵声波回荡在大山中,颇有一番风味。待打得粘在一起不好分开的时候,就把它从碓窝里取出来放在桌子上,用手把它捏成圆圆的放在桌子上,揪成一个个小团,然后大人小孩围成一圈在放着灰面或者洋芋粉的簸箕里把小团按压成一个个圆溜溜的大糍粑、小糍粑,粑粑就做好了。等到粑粑稍微干燥了一些,就把粑粑叠成一堆,进行放置。

网络晓秀(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