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玉带桥

家乡区县: 江西省信丰县

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凤歧募资建成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故又名“凤歧桥”。曾是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道,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于赣、粤等地,留下了“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镇两山腰”的赞誉。1983年,玉带桥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层楼式拱桥,两墩立于骤弯直下的激流之中,其一紧靠河岸,护住河堤,其一形如驳船,高出水面5.7米,拱跨14.3米,墩拱全用青条石砌成,桥身成弧形,弧长81.45米,弦长74.44米,弧弦最大距离为10.84米,桥面宽3.8米。用小乱石铺平,上建高3.2米的廊屋,廊屋为木石结构,分为23段(间),两端各建4.2米高的瓦房桥头堡。当中建成4.6米高的凉亭兼神庙,其长5.1米,宽3.8米,内分前厅和后殿,供人休息和祭祀。亭内东西上方各书“神泽汪洋”、“龙驾远波”八个字,左右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功高德大固桥是赖圣偕神”、“海阔江深登岸不须舟与楫”的对联,这是对当年募资造桥者的称颂。桥面边沿还刻有1.2米高的矮墙替代扶栏望 古时,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有诗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腰。据查玉带桥为本地客家富翁余凤岐募资,建成于清朝1740年,故名“凤岐桥”。余凤岐也因为修建玉带桥,成为江西赣南客家户孺知晓的人物。清乾隆五年,虎山河水急流滔滔,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当地富翁余凤岐便召集当地民工,由自己出资,兴建玉带桥。可是,当玉带桥修到一半时便停了下来――修建玉带桥工程没钱了。余凤岐欲哭无泪。余凤岐经过反复思虑后,也顾不了富翁的脸面和难看,决定沿路乞讨银子来修建玉带桥。幸运的是,余凤岐走了不过几十里,便被一个好心的寡妇知晓,寡妇倾其家所有,付给余凤岐银两,送余凤岐回到了修桥工地。玉带桥终于竣工了。余凤岐造桥之心之诚之信,受到几百年来客家人们的传颂和称赞,这修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greengle0928(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