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龙舟

家乡区县: 阳江市阳西县

荔熟蝉鸣,粽子飘香,又是一年端午时。
“五月节,包裹粽,担櫈仔,看龙船。”一首关于阳东龙舟的歌谣,总能勾起阳东母亲河——那龙河畔古往今来人们最深处的记忆。锣鼓响,龙舟飞。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华民族流传已久的最具特色的传统风俗之一。在阳东,龙舟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城、北惯一带。沿河村落在端午来临前的半个月就开始筹备,挖龙船、扎龙骨、拜龙船坛等步骤过后,壮丁就会划着龙舟一村一村探亲访友。龙舟比赛时,更是锣鼓震天、人山人海。对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来说,看龙舟,是童年里最美好的片段。

村民烈日下观看龙舟
那龙河龙舟旧事——
历经数百年沉淀
阳东龙舟文化源远流长
龙舟竞渡,相传是人们为了纪念战国后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自沉于汨罗江而举行的。据有关史书记载,中国龙舟竞渡在西周周穆王时已经存在,最初为王家举办,后来才发展为群众性运动。
千百年来,龙舟传承了“龙”的脉息,满载着吉祥之愿和奋进的民族精神。在百姓心目中,划龙舟增添好运,龙舟水能祛病驱邪。在阳东县北惯、东城一带的人们,依那龙河而居,更是对龙舟情有独钟。
阳东龙舟相传始于乾隆年间,据那味村的老人介绍,该村旧的族谱曾对当时的盛况有记载,至于当时由何人倡导,如何兴起则无典籍记载,无可稽考。但一些村落至今依然流传着一些关于龙舟的典故。
据传,利屋村在光绪年间新造一条龙船,当时村民向三教庙菩萨卜问得知,造船地址不能在大河两边,只允许在庙侧的空地上。于是村民在庙一侧、离河约五百米的空地造船。结果,船造好后就来了一场洪水,轻而易举地将龙船推到了河边。
当时造船师傅是顺德人,姓罗,他见三教庙菩萨如此灵验,立即许了一个心愿:“如果神灵能保佑我明年得子,定必答谢神恩。”第二年,罗师傅的妻子果真产下一男丁,并取名“利保”。利保长大后,继承父业,并来到北惯为利屋村再造了一条龙舟,称为“长瓜咸”。
当时北惯一带斗龙舟,利屋龙舟总是名列前茅。据村中上了年纪的人说,利屋龙舟取得成绩皆因村里老幼齐心、士气高昂,其次壮丁多、划船技艺高强。利屋村的第一条龙舟多年来在北惯河抢占风头,直到它的晚年,船身残旧,两头渗水。据说当时划船还要一边扒船一边往外排水。即便这样,它依然英气不减当年,并赢得了个称号“烂猪槽”,当时北惯有民谣唱道:“不怕下河三仔乸,最怕利屋烂猪槽”。
阳东人对赛龙舟运动十分热衷,至抗日战争时期,阳东北惯、东城一带已有龙舟20多艘。上世纪50年代,人们生活困难,但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发地将家里存放的番薯、南瓜、芋头等食物拿出来,做龙船饭给壮丁们吃。
龙舟比赛多年来在那龙河流域一带盛行,不过,在“文革”期间,阳东县的龙舟被视为“封建产物”,全部集中到北惯旧圩河边拆毁,龙舟运动也因此中断了10多年……

村民高高兴兴吃龙船饭
龙舟江湖——
以本村宗姓为中心
阳东龙舟具有强大生命力
上世纪80年代,龙舟运动再次兴起,北惯、东城一带龙舟不约而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年光景就增至26条。
与江城龙舟相比,阳东龙舟船身较长,且壮丁更多,一般长约50米,能坐70多人。龙船分为龙骨、龙体、花傍、鼓舱、黎正、龙头、龙尾、龙角、龙珠、龙须等多个部分。阳东龙舟有上下河龙船之分,沿那龙河南北走向划分,位于那龙河北边村落的龙船称为上河龙船,主要有许屋、范屋、利屋、林屋、台村、牧湖、丹黎等船;位于那龙河南边村落的龙船称为下河龙船,主要有东莺、那霍、那味、金村、端陶、郑屋寨、南岳、大塘、丹载等船。相比其他地区,阳东龙舟以本村宗姓为主,每村的龙船的参与人员均为同宗同姓,宗族色彩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江城龙舟比赛一般以逆水扒船为主,而阳东龙舟一般在自由扒船时以顺水为主,正式比赛时则以逆水为主。
如同现在的国际关系一样,阳东的龙舟界也有自己的传统“江湖兄弟”和“盟友”。阳东龙舟结盟的传统由来已久,最初始于一些势单力薄的龙舟为增加影响力,增强话语权而互相抱团结盟,互相支持照应,后来不断扩大范围,吸收成员,形成了上下河龙船间的两大盟圈。也有部分龙船采取不结盟,保持中立。一般盟圈内不互相斗船,正式比赛则除外。旧社会,世道混乱,一些官僚、恶霸、地痞利用扒龙船挑起事端、互相斗殴,流血事件时有发生,此时盟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解放后,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龙船间的盟圈意识已逐渐淡化,只是传统的结盟关系和礼俗使得不少村落形成了友好关系,平时多来往,促进了村与村的交流互动。每逢端午,村民就会划着龙船,穿过狭长的河道,到结盟的兄弟村串门拜访,龙舟活动也成了村民之间友好往来、增进友谊的一个载体。
一年一度的阳东龙舟赛被当地人民视为除春节外的又一传统嘉年华。初一至初五,一连五天的扒龙船、看龙船,让人乐此不疲。按传统习俗,北惯、东城两地龙船初一集中在牧湖河段扒船,初二集中在石仑河段,初三在北惯河段,初四在石仑河段,初五又回到北惯河段。一般上下河龙船都会在初一早上举行拜祭仪式,拜了龙船坛后进行游埠头,互相探访,初二至初五进行比赛。
阳东当地人对龙舟的热情非常高昂。村民自发凑钱,村里外出乡贤纷纷慷慨捐资造龙船,办比赛。一到端午节,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会赶回来做壮丁,以为村族出力争光为荣。有一年遇大旱天,河道水浅无法扒船,当地群众自发组织一连几天用耕牛犁深河道来扒船,也曾用沙包塞河提升水位进行比赛,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每逢龙舟比赛,那龙河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弥漫,邻近村庄男女老少倾巢而出,沿河两岸站满了周围乡镇和其他县区赶来观看的群众,就连深圳、顺德、台山等地也有群众相约包车前来观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随着发令枪鸣响,壮丁劈波斩浪,龙船像离弦之箭飞奔而去。蛟龙所经之处群众欢呼呐喊,加油鼓劲,掌声、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汇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人们为了看得清楚,坐着的老人站起来,岸上观看的纷纷挤到水里,年轻的爬到树上、蹲在屋顶,小孩骑在大人的肩膀上,五颜六色的伞如仙女散花般洒落在树上、河边、屋顶,甚为壮观。当然,在看龙舟之余,小孩们都不会忘记洗一个龙舟澡,这时候大人通常都是默许的,据说,端午节小孩泡龙舟水皮肤健康不会生痱子。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1314178

浅巷伊人(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