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民俗之葬俗

家乡区县: 内蒙古敖汉旗

      敖汉旗蒙古族古时同其他部蒙古族一样,人死了主要以风葬(天葬)为主,也有土葬和水葬。十二世纪初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火葬逐渐兴盛。后来,由于汉人的影响,又逐渐搞带土丘的浅埋土葬。

  风葬(天葬)  古时蒙古族信奉萨满教(别乞),祭天祭地祭敖包,视大地为社稷,所以人死后,不埋地下,防止玷污社稷。风葬大体是把尸体装入洁白的口袋里,抬到牛车上,由亲属送到无人烟的指定“墓地”,开始转圈加鞭颠簸牛车,死尸掉到哪里,那里就算是死者的永久安身之地。然后将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好,再连喊三声“这就是你永久安身之地”,便赶车回转,并不回头看。当车到家门附近时,家里其他人迎上前点燃两堆火,牛车从中间通过,净化污秽。再将牛车放到一定位置翻扣三天。三天过后死者家属去看尸,如飞禽吃了算是“升天”,对子孙后代最吉利;如野兽吃了,说明死者生前干过坏事,生前吃肉,死后还肉给野兽;若尸体完好,说明死者生前罪孽不小,需要请喇嘛念经消孽。这种葬俗到了清朝时期敖汉北部地区仍在坚持。

  火葬  在喇嘛盛行时期,敖汉蒙古人,大力提倡火化,并把骨头粉碎后装入木匣或罐中,或深埋,或投入老哈河中,或请到五台山安放。这种葬俗目前仍在双井、阳高庙一带蒙古族人中流行。
  火化的过程是先将尸体用清水净化,再用白布缠身(如果是喇嘛,尸体要换穿龙古神衣),面部覆以红布,装入棺木置门外西屋窗东檐下。棺木前桌上供黄油灯“株拉”食品及点香,然后请喇嘛念经进行超度。停棺尸3至7天后,在喇嘛指点下由马拉棺尸到指定地点停下来,再念求地经,请求“内卜达克”土地爷赐给放尸之地,再用羚羊角向地下扎孔,把棺尸抬到孔上放下,即用干柴火化。火化后就地深埋,不留坟头,并恢复地表原貌(晚清以后开始留坟头)。

  土葬  古代蒙古族只有贵族实行土葬。葬前把墓地严密封锁起来,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深埋地下,再恢复原来地貌,用马踏平墓地,使尸体无法寻找。这类坟墓一般都有随葬物。到了清代逐渐学习汉俗,土葬留坟头,所不同于汉俗的是使用坐棺埋尸,棺形似独节柜。尸体盘坐其中,两手合十,头部倚靠棺壁,呈念佛状。举重用人或马拉。蒙古人俗称“死不得好死,殡葬牛拉车”。

  水葬  据说水葬来源于佛教,认为人死后身体入水,可使灵魂漂浮进水晶宫殿,视为入“极乐世界”。在敖汉旗,这种习俗主要流行在老哈河沿岸地带。起初人死后放在木板上放入河水中任其漂走,后来改为火化后将骨灰撒入老哈河。
  过去,在丧葬中还有一条重要的习俗,即无论是哪一种葬俗或填坟祭祀,均由男性执行,妇女不得介入。无论本族同一血统还是外姓女子,皆不参与丧葬祭祀。

马春雪(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