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

家乡区县: 都江堰市

青城山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洞天福地”“人间仙境”的美誉,是名扬海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道教名山。传说东汉张道陵(即张天师)曾在此修道,并在此羽化,后来道教称此山为“第五洞天”。
青城山景区内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古木苍翠、曲径逶迤。青城山的前山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主要景点,后山则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景观,可谓山雄、水秀、林幽,蔚为壮观。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青城山之美在于一个“幽”字,山上树木茂密、古木参天,宫、观、桥、亭、阁、泉或匿于绝岩之下,或隐于密林之中,呈现出无穷的幽意。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
道家崇高古朴,师法自然。青城山“云作玉峰时北起,山如翠浪尽东倾”的土貌特产,是大自然的偏爱,造就了无数的青峰翠谷,如虎踞如龙蟠。神女又把这块宝地装上炫丽多姿的颜色,金边岩金光闪闪,白石洞银色溶溶,满山清翠,开着四时不谢的花,仙鸟飞鸣徜徉于林间,更有空谷幽兰布馨香于清新甜润的气流之中。世上红尘滚滚,山外的喧嚣嘈杂全被青涩的山绿色的海隔绝了,使青城山自古即为“洞天福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青城山在祖国“山”族这个大家庭中不算不高大,但他以独特的清幽和他状如城郭奇妙构造的在众多的山族中可以说是独具一格,美于他山之外。秦汉之

际,中国实现大一统,各民族也实现大融合,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形成都有他独特的历史条件,道教是一种宗教,他的形成是中原宗教文化和古代巴蜀中的书宗教文化相结合,并经过先人的不断努力在青城山这块风水宝地中完成的,是中国思想界的一枝奇花,青城山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蜀道教文化,也完成了中原道教文化和蜀道教文化的融合。
道教是土生的宗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它的信仰根源一方面来自中国占代社会的原始宗教意识,或者说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虚幻的错误反映,认为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先民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其次是神话和传说中对鬼神的祭祀。中国道教从创教的1800多年来,—直道脉不断,宗派繁衍成为中国的国教。道原指人走的道路,古有“所行道也,一达之谓道,”意思是路有许多种,有分岔的路,有四通八达的路,只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路,才被称为"道"。因此,从它的原意又引伸出规则、规矩等含义。道的内涵是指永恒存在的世界本原,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它空寂无声又没形质,它独立长存决不衰竭,不断地循环运行永不止息。可以做一切事物的根源。
青城山是道教的祖庭和圣地。从南北朝时期道教西传后,道教影响遍及东南业各国。如今,作为中国道教教理、教义主要来源的老子《道德经》,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译本。老子有关“道” 的理论,早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厚实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大度;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典范;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度兴衰、民生荣辱的体贴。祝愿着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发扬光大,并愿道教以“信天”“爱民”“无为”为核心的精神为世人做出阁那个大的贡献。

河鲤(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