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浦镇位于宜丰县东部,古称新安,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始立新安乡,棠浦由新安先后改区、乡,1994年11月棠浦乡撤乡设镇。东邻新庄镇,西接澄塘镇,南界上高县,北与花桥乡毗连。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6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3公里,距省会南昌l14公里。全镇土地面积为115平方公里,总计人口24095人。
棠浦镇古称新安乡,直至清代。民国时期先后为第六区、第三区驻地,境内曾设过棠浦乡、江洲乡,建国后为棠浦区驻地。乡境设过曲溪、浦澄、永和、沙袁、冠溪、稻香等6乡。1956年并为棠浦、江洲两乡。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以后棠浦和江洲2乡时有分合,公社以下辖大队、生产队。1983年冬公社复名乡,乡以下设村,乡的规模基本未变。1994年11月,棠浦乡撤乡设镇。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和一个集镇居委会,102个自然村,170个村民小组,1个镇办果园场,2个镇办林场,镇直镇办企事业单位42个。全镇有7815户、242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72人),全属汉族。
全镇共有县、镇、村级道路17条,总里程11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汽车”。近年来,全镇共改造硬化村级公路10余公里,先后投资近200万元整修病险水库5座,完成水利渠道配套工程近5公里,投资新建了高家等村的饮水工程,新建袁谢电灌站。集镇建成长达2公里的兴浦大道,水电设施到位, 420户农民到集镇居住开店,集镇人口发展到8800人,总体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移动和联通的信号100%覆盖集镇和行政村,程控电话入户率达84%。有线电视全面开通。近年来,先后投资200万元完善集镇配套设施,改造占地456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安装近2.5公里的集镇路灯,新建集镇下水道2000米。
棠浦镇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两处:磨子山文化遗址和东皮岭文化遗址。高家康乐古城,传为陶渊明父陶回封地。明代兵部侍郎毛伦(世称毛天官),清代王锡候(因编《字贯》而酿出清代江西最大的文字狱——“王锡候《字贯》案”),近代之龚栋(震惊中外的“棠浦教案”遇难者),皆为境内俊彦英杰。
棠浦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自古有名,龚家龙灯、集镇童谣、高家龙船、江洲拳术,闻名县内外。1990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棠浦“全省体育先进乡”称号。教育方面,明清时书院、私塾遍布境内各处,曲江书院最为有名。改革开放后,棠浦镇教育事业发展很快。2001年至2005年,先后筹资250多万元,加大学校危房改造,新建中心小学教学大楼,改造江洲联小,新建棠浦中学电教大楼,完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施。截止2005年,全镇共有中学一所,小学5所,共有2154名在校生。其中,中学在校生648人,入学率、普及率、毕业率均为100%,升学率为79.5%(其中统招升学率35.8%),巩固率为99.8%;小学共有在校生1506名,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幼儿园11所, 435名学生。医疗事业也得到健康发展。棠浦中心卫生院于1943年成立,1994定为省一级甲等卫生院。2005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节育率分别为8.88‰、98%、93.6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