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村过下元宵节

家乡区县: 吉安青原区

    我记得小时候过下元宵节,十分好玩。送神活动每年轮一房主办,这房之中又轮一户牵头,叫“神头”。送神那天,当轮值的那一房,每家都要做红米果,比拳头还大,送到祠堂里去祭神。那些米果我印象特别深,通红通红,是天然色素红粬染的。那些红米果用条盘托着,一盘盘摆在大神台,一层层垒上去,可能会有三四尺高,像一堵红墙。这也有与去年比赛的意思,看哪房的红米果多。看到这些红米果就想吃,据说吃了神仙就会保佑一年平安。

   但还没祭神是不能吃的。有一年,有个小孩忍 不住偷吃了一个,见大人来了拼命吞,塞在喉咙里吞不下去,眼鼓颈粗地咽了很久才吞下,弄得颈脖子歪了,一生都正不过来。人们说是“得罪”了神灵的结果。他现在很老了,村上人经常还拿这件事取笑他。

   为什么下元宵节这天来的客特别多呢?就是因为白天可看装辇舞龙游村,晚上可看架花。其实就是放焰火礼花,听说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名叫“烟花傀儡”。这些年元宵节有的乡村晚上也会放焰火,是买来现成点放的,这哪个地方都会放,没多少味道。我村原先可不同,买进原料后要请人专门制作,很多程序,很多花样,下元宵节晚上燃放,好看得很。过了几十年,我还依稀记得那时的场景。

   现在乡下过年过节放焰火礼花,不比城里的大单位、大企业搞庆典放那么久,顶多放个一二十分钟,放多了吃不消,那等于是烧钞票。我村以前搞架花,却要看好久,有时要好几十分钟,晚上在永慕堂祠进行,祠内祠外净是人。天井四围树满了长长的竹篙,竹篙上吊着垂地放的鞭炮。天井中心放着一座很大的竹架,一层一层的,少则7层,多则9层、11 层。每层架子上,挂了一串串红红绿绿的烟花,用引线相连。点燃引线后,先是最上层的烟花一个个绽放,落下一层纸扎人物画像,烟花的冲力,使得纸扎人物不停地转动。从上往下,烟花一层层绽放,纸扎人物依次落下转动,表现的或是历史典故,或是戏文故事,或是八道七仙,变幻无穷,观众掌声不断。与此同时,天井边上摆的瓶子花、筒子花陆续燃放,五光十色,好看得不得了。我还记得有一种瓶里花放苏叶,发出阵阵香气。架花燃放过程中所表现焰火世界里的神奇景观,让看的人惊喜连连,不停的叫好喝彩。

   放一次架花要花很多钱。这年轮值主持下元宵的“神头”可能不太富裕,承担不起,那只有富商来资助。主持人要表示感谢,资助者脸上也有光了。放架花在我们村中断了好多年,有几个老人参加过以前的制作,可能还记得一些。据说上面打算要村里挖掘一下,恢复起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申报,这是好事。如果搞成了,是个跟装辇一样的特色民俗。 现在的礼花材料比以前丰富得多,搞的架花会更好看。

leodazhi(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